今年圣周四,教宗发表了「教会自圣体圣事汲取生命」通谕(或译为「活于感恩祭的教会」),要求教会全体成员加强对圣体的敬礼,他说圣体圣事是教友生活的源泉和顶峯,教会是自逾越奥迹而诞生,圣体是杰出的巴斯卦奥迹的圣事
而逾越奥迹却不是这样,因为耶稣通过奥迹救人的意愿延伸到整个人类,他愿意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分享他救世行为的果实。
这种亲近是天主的风格,祂也在道成肉身的奥迹中亲近我们。上主在一旁安慰人,不说空洞的话语,而是喜爱静默。这是「亲近的力量、临在的力量」。上主「沉默寡言,却亲近陪伴」。耶稣安慰方式的第二个特色是真理。
再者,这活动还能启迪他们,更紧密地把他们联系于圣体奥迹,这奥迹正是信友灵修生活,及地方教会各行动的根基和秘诀。
面对儿童为何受苦的提问,教宗解释,这个问题如同天主圣三的奥迹和圣体圣事的奥迹那样,我们没有答案,无法解释;我们必须呼求天主,如同子女呼求父亲那样。
按照儒略历,东正教信徒将在4月15日主日庆祝耶稣复活奥迹。
本文,就是尝试从圣三的奥迹,去证明教会的本质是传教;再此基础上,去理解,利玛窦的本地化的传教方法和精神。首先,通过从圣经来反省传教促成了教会的诞生。其次,借着阐述教会是圣三奥迹传教使命的成果。
耶路撒冷圣城(梵蒂冈新闻网)“十字架与复活、苦难与救赎的奥迹是圣周和逾越节三日庆典的核心,圣地是这奥迹的发生地。”
当天的福音内容是有关「预报耶稣诞生」的史实(路二26-38),教宗并没有如同往常那样在讲道中阐释福音的内容,而是邀请众人在「降生奥迹」面前,再次聆听福音的讲述。
论文提要:近代基督教的撰译活动是在晚清民国的具体处境中进行的,是针对中国语境说话的。清末民初,随着民族国家危机的加深,人们纷纷开出了各种各样的“救国之方”。一些宗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