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梵二大公会议促使特伦多会议的另一个愿望得以达成,即为完全参与圣祭,「信友在每台弥撒中,不但以精神(神领圣事),而且也要确实领受圣体圣事[20]」。解读问:为什么在礼仪中使用本地语言很重要?
问:帕罗林枢机,您说到伊拉克教会在磨难中活出信仰的喜乐。您认为,这个团体能为世界上的其他基督徒提供哪些见证?答:在发表演讲时,尤其是在弥撒讲道中,我特别强调这一点:你们向普世教会做出了见证。
85年前的今天,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内,朱开敏主教和宣化教区赵怀义、台州教区胡若山、安国教区孙德桢、汾阳教区陈国砥、蒲圻教区成和德等六位中国神父接受教宗庇护十一世的祝圣,成为教会历史上首批中国籍主教,名扬世界
今年正逢日本与圣座建交六十周年,教宗为此感到愉快。他对日本人民享有宗教自由,而天主教会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气氛中感到欣喜。
其次,他回顾了中梵会谈的三个阶段,指出中梵对话正式开启以来的三位教宗:已故若望保禄二世、荣休本笃十六世、现任方济各,都尊重中国文化和文明。中国不是谈判桌上的对手和敌人。
早上8点以歌唱赞美开始,之后由吴神父讲解了梵二大公会议背景与简介,田神父阐述了新教理的背景与产生的过程,雅敬修女带领大家学习了《信德之门》通谕,德莲修女讲解了圣言与信德的关系。
当天赐认为「此次斐洛尼枢机建议对话又是圣座的单厢情愿而已,实看不出中方有何意愿与动力和梵方对话」,光启回应指出:「尽管对话的路途中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但圣座递给对方的是常青的『橄榄枝』并不会因时间的缘故而凋谢
这次活动由堂区负责学习班工作的林毅神父组织,林神父表示:梵二召开虽然有50多年了,但教友们对梵二精神的了解知之甚少,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找准自己的定位,带着使命去生活、去表达自己的信仰
中圣普复交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顺应了中非友好大势。
后来,受港台教会的影响,才开始接触和了解“梵二大”,中文弥撒替代拉丁弥撒可以说是与“梵二大”接轨的最早尝试,虽遇到很大的阻力,但潮流难阻最终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