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亚洲主教团联盟第八届大会隆重闭幕
2004-09-16

主教们毫不隐瞒地正视了基督信仰家庭在越来越受到全球化、个人主义、唯物主义、世俗主义影响的亚洲大陆背景下所面临的困难;重申"只有从天国的价值观中汲取的生命文化",才能有助于家庭的发展。

读经释义: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丙年)
2025-08-29

背景注解:“我儿”是智慧文学常用的父亲对儿子的称呼方式,用来传递家庭、宗教与社会伦理的教诲。《德训篇》写于公元前2世纪,是希腊化犹太教背景中的作品,强调法律、智慧和敬畏天主的生活方式。

赞比亚:首届全国传教大会隆重举行
2010-11-01

出席首届全国传教大会的代表们还认真分析探讨了传教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各种变革:宗教背景日益多元化、社会-经济背景的积极和消极变革交错,迫切需要不断增强天主教社会训导的教育工作。

圣座:要以全球方针维护各民族的发展权益
2020-09-18

在公有和民营伙伴关系的背景下,有可能将社会服务转变为盈利机会。总主教称,在这种背景下,监督措施对预防和解决这一领域可能存在的滥用行为至关重要。

天主是仁慈的为何允许苦难存在?(二)
2015-02-13

面对苦难,贝蒂·史密斯在《布鲁克林有棵树》一书中,向我们描述了两种人,一种人从苦难的背景下走出来,从此更富同情心,一种人从苦难的背景下走出来,以自己的背景为耻,不敢面对,只好找比自己背景更凄惨的人去嘲笑

特稿:宗教慈善事业仍需“脱敏”
2016-03-23

一些有宗教信仰背景的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如孤残弃婴院、麻风病院和慈善组织,即使没有合法身份、无法享受政府的福利待遇,仍然无怨无悔地坚持服务于基层。

中国大陆地区德语天主教团体海外牧灵工作的特色
2013-09-10

1.团体的教友结构:年龄、学历、工作等背景。(与德国相比)2.弥撒及活动地点,以及志愿者等工作。3.德语弥撒和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家长对小孩的从小培养和教育。4.海外牧灵与在德国本地的不同。

河上的礼仪
2008-10-31

人物、竖立水中的十字架、背景深处的木屋融合为一体,就像一幅优美奇特的画卷。(海外文摘11月)

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华慈善救助事业初探 | Primary investigation of Catholic charity in China during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2014-10-29

本文旨在通过对彼时传教士的通讯集的考察,其中包括《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来信》、《中国近事报道》等来梳理天主教在明清时期所做的慈善救助事业,其中包括了社会背景,救助对象,慈善事业分类,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研究基督宗教和中国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

"天主的仁慈"手谕强调个人告解的重要性
2002-05-11

写这一道手谕固然出于实际情况的需要,但也有深远的教义背景。所谓实际的需要,指教友的良心意识有逐渐衰退的迹象,而且教友的信仰生活也有松弛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