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钟是中西合璧的结晶,亦是郎修士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令人惋惜的是,这组在国际上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珍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从此,流失海外。
此次展览题为“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利玛窦”,讲述中西文明的交汇,展出的有文艺复兴时代传入中国的作品;有利玛窦在中国的科技、绘画、写作成果,特别是他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编撰的适合中国文化的天主教要理书等
信德网讯“利玛窦——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特别巡回展,2010年4月2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
探讨明末清初思想界对“天学”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中西文化交流,有着借鉴意义。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被认为是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
这一思想也启发着北京中国学中心,鼓励其继续担当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角色,促进中西学生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部分领导、嘉宾和意大利友人合影留念蒋学基说,卫匡国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之一,是继马可·波罗和利玛窦之后,对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毫无疑问,利玛窦在多方面奠立并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种成就,自然与他“入乡随俗”、乐于学习的开放和敬诚态度不无关系,也得益于结识了中国挚友徐光启。
由深圳市民族宗教局、福田区民族宗教局指导,深圳市天主教“两会”主办,天主教圣多安尼堂承办,圣家堂协办的音乐盛会践行宗教中国化理念,通过中西艺术交融展现爱国爱教情怀,为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利玛窦为我们打造了开启中西文化交流的钥匙,开创了汉语拼音音素制的先河。他的汉语拼音方案堪称历史上第一个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