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今天也能证实,理想的情况似乎在较先进的民主国家也无法继续存在。教会却不能放弃这个理想,而且若缺乏信德、爱德及内部合一,则任何方式都无法弥补。
问:教宗再次谈到了一个经常提出的主题,即隔墙的存在。在当前的情况下,无形之墙使我们想到以排斥来解决问题的方式。答:墙的议题在教宗方济各的牧职中多次出现。
再者,其它机构也存在侵犯现象的事实,并不能用来做辩护,因为教会内的侵犯「与教会团体的本质背道而驰,它是对司铎牧职的恐怖扭曲,而司铎的天性是增进人灵的益处,奉之为最高目标」。
“其实,他离我们每人并不远,因为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他内”(宗17:27-28),而我们所说的“远离天主”,只是人的一种叛逆心态,总想逃避天主的“驾驭”,摆脱天主的“约束”,不肯与天主亲密无间,不愿顺服他的旨意
当然,现代的男女实在难以直接体会“父亲”一词中所含有的极大安慰,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或者父亲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是由于不相称的表样而使父亲的形象显得暧昧而晦暗。
九年后的今天则不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势力双方在加萨地带的战事刚结束不久,目前双方仅处在停战的状态中,并没有真正的和平存在,整个大局势仍然非常紧张和脆弱。
‘信德’在我和天主面对面相见时,自然就不存在了,因为已亲自看到,不需要再听人言而相信了。‘望德’在我们所渴望获得的永恒幸福已经得到了,也就自然不存在了。惟有‘爱德永存不朽’。
教宗在上任之初便借用圣本笃这句警语的意思而说:“在我展开伯多禄继承人的职务时,我祈求圣本笃协助我们坚定地以基督为我们存在的中心。但愿在我们的思念和行动上,基督总是居首位。”
现在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了天与地的存在,因为一切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而事实上,这种对青年的失望观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并不是现代青年获得的“殊荣”。君不见,60后、70后、80后,哪一个不是在初为青年时就迎来一通上辈人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