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刘克明神父被任命为中国遣使会的省会长,嘉兴文生修院的院长。
“七十多年前,加拿大基督信友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只身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献出了其宝贵的生命。我们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白求恩与加拿大!白求恩及其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精神始终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即使是有很强抵抗功利主义的基督宗教,进入中国以来,也有许多人为了各样的好处而所谓的信,中国人创造的吃教一词,的确很生动真实。但到底什么是信仰呢?白岩松讲到了敬畏,但敬畏什么呢?
鉴于在之前的几篇博文中,本人已经借助相关的统计数据,尤其是美国天主教神职及修道圣召的演变及中国教会的过去和现在,对两国教会所面对的危(难)和机(遇)作了比照分析,在此,除了点出我认为是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外
这时,一位中国神父过来,用外语和他说话,他朝我点点头,大步向祭台走去。我问中国神父:这位外国神父懂汉语吗?他说神父刚到北京,不懂汉语,刚才是外语学校的老师请他听告解。
1905年4月8日五点半亚颂达进入临终状态,一种馥郁香气充满了人们的四周,她安然离开了她深爱的中国,这香气立刻消失,不久又可闻到,彻夜不止,院中也洋溢着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又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1990年全世界有超过140万人自杀死亡。2000年以来在中国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分种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
我们中国奉为传教主保的东方宗徒圣方济各·沙勿略,为来中国宣扬基督福音,壮志未酬身先死,病逝在我国南大门上川岛上的悲壮一幕,我想在此重温一下定有裨益,可以让今天的广大青年教友从中分享其悲壮与光荣。
为了适应中国当时佛教流行的社会风俗,他削发穿着僧服,自称僧人,还把自己的住所定名为仙花寺。他为了更有利于传教,利用传授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吸引人们。
然而,在元代和北宋的中国西北边陲,仍有景教流行,如蒙古的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以及新疆的回鹘人等,依然多奉景教。他们的后代在元皇朝时,向内地迁移而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