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抗战时期中国佛教界抗战斗争论析
2014-11-04

尤其是经过20世纪20年代以人间佛教为中心的佛教改革运动,皈依佛法不仅仅为个人修行解脱,而且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已成为中国佛教界的共识。

特稿:美好生命诚可贵,基督信仰伴我行
2013-10-28

二.加强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王艾明:本笃十六世对中国教会的神学启迪
2014-09-25

法院表达了悔改吧,皈依吧这一命令的终极论意义方面。在其中,就今天来说,对福音的最初领受所获得的信息便是它曾经清晰可现的。这个教会是一种可见的布道:尘世的公义对着永恒的公义,和最后的审判而敞开其自身。

教宗方济各宗座牧函 《开启他们的明悟》手谕
2024-01-21

在他们心中恐惧,充满困惑时,祂向他们揭示逾越奥迹的意义:即按照天父永恒的计划,祂必须受苦并从死者中复活,为能带来悔改与宽恕(参阅:路二四:26、46~47)。

特稿:恳求圣神倾注恩宠,全心投入福传事业
2013-05-18

换句话说,皈依天主的必须是我们的内心,若我们向圣神开放,祂便转换我们的心。10.求圣神增加我们的使徒热忱,而不是当摆设的基督徒。

特稿:在基督内生活——追求圣善,勤勉祈祷,奉献爱心,缔造幸福
2013-06-14

祂要求人们有一颗皈依的心,以便能够更深一层地去活出信仰的要求,而不只是外在敷衍地遵守法律。信仰和生活是一体的两面,我们信仰真诚与否完全会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

信德年李镜峰主教致教区全体子民牧函
2012-08-27

可是不要忘记:我们信仰的历史就是圣德和罪恶交织而成的难解奥迹:前者为团体的成长和发展做贡献,后者因个人诚心和不断的悔改,体验天父的慈悲……无数信德的榜样,在死而复活的主基督身上光芒四射

彭小瑜:“爱天主之效,莫诚乎爱人”——全球史语境中的近代早期耶稣会
2014-11-11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收录的不少书信反映出教士们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和评论,其中完全没有任何激进的政治观点,反倒充满了对皇帝的赞誉,甚至认为康熙本人都有皈依的可能[14]。

圣教礼仪的神圣与尊严不可侵犯
2012-07-25

(简编162)基督信徒各派合一的愿望,是基督的恩赐和圣神的呼吁:需要内心的皈依、共同的祈祷、兄弟般的相互了解、神学对话,才能实现。b凡由信徒发行涉及信仰和道德的书刊,必须经过牧人审查。

教宗方济各宗座牧函:奉献生活年致所有度奉献生活者
2015-01-04

一切都会有所建树,同时也会成为悔改的邀请。讲述各自团体的历史就是赞颂天主,并为他的一切恩惠而感谢他。因着从梵二大公会议到现今的五十年历史,我们特别感谢他,因为这代表了圣神对全教会的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