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女读者好奇问华苏拉,想知道那些讯息对她个人有什么改变。华苏拉听了之后便想了一下,然后用很自然的语气回答说:「我不能说我被天主召唤之前的生活是不快乐。不,我以前的生活很愉快。
他的神贫不是一位会士或隐修士的神贫,而是适合于一位神父的神贫:虽然他经管着许多钱(因为富裕的朝圣者会自然关心他的慈善工作),但他明白那都是捐助给教堂、给他所照顾的穷人、孤儿、给「天主眷顾」之家──他那些收入不多的「家庭」36的女孩子们
他们不像耶稣,因为耶稣有朋友,他的朋友中有男也有女,辣匝禄,玛利亚玛达肋纳都是他的朋友。这些神父没有朋友与他们一起行走,一起工作,一起哭泣。
我又想到贩卖人口的可恶、侵犯和凌虐未成年人的罪行、仍在这世界的许多角落可怖地扩展的奴隶,以及常被人忽略的那些难民的悲剧──他们是那些可耻和非法操弄的牺牲品。
再后来,这种虚化又导致了虚伪化--比如两次最大规模的外族入侵,蒙古人和女真人统治了全中国。按照儒家的理论,祖传的祭祀被外族中断,绝对不能容忍。
有一次,白万庆从浙江回到太原,一位女教友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别人的手一挨她,她就疼得受不了,到医院检查没事儿,回家就厉害,花了7万块钱没治好。她托人捎信让白万庆去她家给她覆手祈祷。
另外,少壮死曰“夭”“殇”;老年人的死,男人称“寿终正寝”、女人称“寿终内寝”。
我希望能把圣召梯队建立起来,使更多的年轻男、女教友加入我们,让神父和修女的队伍后继有人。如何吸引年轻人回应圣召呢?我常常对别人提起一个数据,就是中国教会改革开放之后的圣召曲线图。
新教认同玛利亚对天主具有虔诚顺服的美德,受到天父上帝特别的喜爱和拣选,称赞她是“蒙大恩的女子”,上帝与她同在,是“大有福气的”(路加福音1:28,42;11:27),也接受其“有福的童贞女马利亚”这一称号
麦克米伦一行私下面见教宗若望廿三1961年5月5日,若望廿三在梵蒂冈接见英国女王一行二战爆发后,他曾阻止鲍里斯三世答应纳粹的要求,往波兰引渡两万五千名犹太人,并通过各种关系,冒着危险,协助把中欧的犹太难民转移到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