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土山湾,一个丰富的记忆
2008-10-27

北墙上的一幅桂木木雕,名为“耶稣会士在首任会长前发愿图”。南墙上是一幅泥塑,泥塑名是“圣依纳爵善终像”。二幅雕塑都完成于19世纪50年代,距离今天已有150余年历史。

梵蒂冈:圣座宣布对爱尔兰教区、修道院和修会进行牧灵访问
2010-06-01

隆巴尔迪神父继续解释说,访问男女修会的视察员也是在培育工作和修会管理方面出色的人物,他们是:赎主会会士托宾,曾担任过总会长;耶稣会士麦克劳克林,他是灵修方面的专家,目前住在爱丁堡;霍兰修女,圣母无玷圣心会修女

梵蒂冈:20万信友参加教宗带领的主日念经活动,向教宗表达支持与爱戴
2010-05-19

教宗说,耶稣升天前向门徒们说了最后一番话,但这不表示耶稣要抛弃他们,因为耶稣会以一个新方式常常和他们在一起。教宗说:“主耶稣将宗徒们的视线引向天空,为了指示他们如何在尘世上走美善的道路。

祈祷式的福传
2010-03-22

在教会传统中,传教主保有两位:一位是远涉东洋客死异国的耶稣会士——圣方济各·沙勿略;另一位是永存爱心,效法圣婴,谦卑祈祷的加尔默罗圣衣会的修女——小德兰(值得一提的是圣衣会修女主要本分之一就是为司铎祈祷

推动修会团体圣召,丰富地方教会发展
2019-05-22

中国教会建立修会团体的必要性及意义无论是元代在中国建立的教会团体的方济各会,还是明末清初将福音带入宫廷的耶稣会,或是从清朝到民国间不同时代男女修会的爱心奉献,都足以说明修会为基督福音传入中国,并为中国教会的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国:玛利诺会佳真妮修女荣获“利玛窦奖”
2019-06-04

这一奖项反映了十六世纪到中国去传教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的传教方式——尤其是他在《交友论》中所谈及的方式——是跨文化的一个伟大成就。

圣座四旬期避静:天主在黑夜中彰显慈爱,在旷野中考验我们
2020-03-06

带领这次避静活动的耶稣会士博瓦蒂(PietroBovati)神父当天省思了两个主题:“穿过黑夜”和“在旷野中行走”。他说,黑夜能让我们感到恐惧,旷野则是我们经受考验和天主彰显慈爱的场所。

奇迹般获得治愈的若翰纳:我赖富高神父的转祷而得救
2022-05-17

若翰纳的丈夫若望·普利奇(GiovanniPulici)现年88岁,他曾在耶稣会士在布里安扎举办的一次避静中得知富高神父的事迹。

更宏观地认识世界
2007-08-31

法国耶稣会士、著名的学者德日进正是以这种认识论来诠释生命的演进和人类的发展如何向着同一个方向,最后汇聚于一个焦点的。  

教宗:圣约瑟夫教堂会晤美国各基督信仰教会团体的代表
2008-04-20

圣约瑟夫教堂是在1876年爱尔兰人和德国人大量移民到纽约的时期,由一个德国人小团体建成的,并得到耶稣会神父和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位主教的麦克柯罗斯基总主教的鼎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