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老神父如今大部分离开人世尚存无几,半功伟绩,基督忠仆,终身不谕,后人铭刻在心。今天介绍的是保定教区邵家庄村已故谢播德神父的悲壮家史。
神奇的是,这约40公分宽、体型苗条的圣母突然变得非常重,重得令他们无法移动,好像圣母在对他们说:我不愿离开这地方!
当我们离开罗马时,我深深体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古老谚语的内涵与真谛,来自五大洲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信徒们沿着各自不同的朝圣之路来到罗马,为的是坚守同一个信仰、共赴同一个天乡。
寸草不生的山岩上,耶稣正屈膝跪着祈祷:“父啊,如有可能,请让这怀离开我吧!……,”前方高处,天使正端着赎罪的杯,等待着基督为我们世人的罪衍而举杯,为了父的意愿,更是为了我们得救。
那个情景使陈神父特别感动,突然一个“我要当神父”的念头冒出脑海;同时,他从看圣书中又知道有些圣人如:圣类思公撒格、圣达尼老和圣方济各等,虽然出身富家,但也都离开家乡,毅然弃家修道。因此他也决心修道。
在大王村,当我们要离开时,一位40多岁的庄稼汉,非常热情地给工作人员一一递烟。当我们谢绝后,他拉着北方人那种特有的豪放嗓门说:“太谢谢你们了,给我们送了这么多面粉,连根烟也不抽!”
1905年,马相伯与耶稣教会之间就课程设置和校务管理发生的冲突,同年8月,马相伯离开震旦,另创学院--复旦公学(后来的复旦大学)。震旦学院入学人数在1906年达到172人。
每次祈祷完,大家久久不愿离去,甚至在三五成群地离开圣堂,各自回到住所的路上,还在哼唱着赞美与感谢的歌。夜里,我总感到祈祷的歌声余音未了,延绵不断地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天主的国在此临在!
雅各伯和他的儿子们———以色列12个部落的祖先,因饥荒被迫离开客纳罕,迁居到埃及。现代考古学没有直接的证据肯定《圣经》的叙述,但是《旧约》的研究者闪米特语教授巴里等学者却不以为然。
母亲离开人间前得到了完满的善终,这也是母亲能无忧无虑地闭上双眼欣然离去的原因吧!作为基督徒,母亲为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即便是这样,1998年的春天,仍给我留下了难言的隐痛和深深的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