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25)教宗阐明,「约伯的处境每况愈下」,但即使在那样的时刻,依然存在着「光明的拥抱,以及使他安心的温暖」:「我亲眼要看见他,并非外人。」
促使教宗方济各发表牧函的最紧迫原因是圣若瑟本身非常接近我们的生命经验与历史处境。教宗认为:在疫情大流行时期,人们的生活是由普通人交织在一起并维持的,而大家常常忽视平民百姓。
当我们歧视那些偷鸡摸狗、道德低落的游民时,是否也会检讨自己对他们的痛苦灾难漠然视之、不疼不痒,对他们的悲惨处境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救助措施,对他们改善生活方式没有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在有些情况中,消除悲惨的处境并非立刻就会实现”,《马尔谷福音》中雅依洛的女儿痊愈的事迹就是典型的实例。
我们需要那些协助牧人的夫妻,“好能与其他家庭同行,帮助较脆弱的人,告诉他们即使在困难中,基督也临在于婚姻圣事中,将温柔、耐心和希望赐予各种生活处境的人”。
此外,双方也关切了非洲,特别谈论莫桑比克北部的严重处境,当地的冲突夺走许多人的生命,造成70多万人流离失所。
面对星火燎原的疫情、反复封城的措施,教宗写道:「当前处境让我渴望怀著谦逊、关爱和开放的态度陪伴每一个人、夫妻和家庭。」教宗这封信函着重于耶稣每天在家庭生活中的临在。
教宗表示,“我非常关心这些家庭、这些父亲和母亲的悲惨处境,他们正经历着极度的困难,尤其因疫情大流行而加重。
看看这位福音的见证人,我们也学到了上主临在于各种处境中,并召叫我们居住在自己的时代里,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生活,分担世界的欢乐与悲伤。
教宗以基督作为义工的楷模而说:基督教导我们开放的视野,关注穷人和处境艰苦者的权利和需要,以此作为爱天主的标志。这样做,也能对奥地利总统在致词时所说的社会中最艰难的弊端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