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的黄神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哲学研究人才。黄家城早年就读于由爱国诗人柳亚子、毛啸岑创办的吴江第四高等小学(惯称“黎里四高小学”),天资聪颖,悟性极高。
在半个世纪的音乐教育生涯中,张坤谋老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音乐教育工作者。
原本只有20多户人家100多人的村庄,现已发展到92户400多人,并且全部信奉天主,还先后培养了3位神父。村里的老教堂于1908年建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才150多平方米。文革期间,教堂被改为他用。
2012年兰神父访港期间与汤汉枢机陕西省渭南教区同长平主教等看望兰神父陕西省周至教区吴钦敬主教等看望兰神父本教区苏圣意神父等探望兰神父兰神父为茨林堂区培养了很多神父修女,其中的五位(从左至右:)上海教区吴宣传神父
圣神研究中心主任蔡惠民副主教表示,这次集合两地神学家的会议上,出现了令人意料不到温馨时刻,“庞乐培神父引述内地年轻人对耶稣的称呼‘稣哥’,反映他们对自己与耶稣、与人及团体有一份亲近的关系,这亦反映内地神父在青年心目中的形象
她含辛茹苦把孩子培养大,各个都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天主我全随你的圣意,你愿意什么我就做什么。”大姐在她60岁时,身患胃癌;胃被切去三分之二,她口吐酸水吃不下食物,癌痛发作全身冒汗。
其中,6位留学生学成回国先后晋牧(裴军民、徐宏根、杨晓亭、吴钦敬、姚顺、甄雪斌)。放眼全国各级、各地教会、修院、机构等,均有这些留学生主教、神父、修女的身影。
山西修院自1985年4月创办以来,陆续毕业了十届修生,为山西教会,乃至为中国教会培养了300多位司铎,堪称硕果累累。特别是第一届毕业的修生们全部晋铎。
1999年,林修女被派往香港九龙将军澳的圣安德肋堂区做牧灵工作。当时这里位置偏僻,人烟稀少,堂区利用当地一所天主教小学的礼堂举行主日弥撒,每主日参与弥撒的人数最多时也只有40至50位。
当天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的读经一记述说:凡信赖世人,信赖自己的人,必像一株在旷野中的柽柳,由于干旱,不结果实,最终死亡。凡信赖上主的人,必像一株栽在水边的树木,即使在干旱时期,仍不断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