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表明祂很了解扫禄,祂对他的内心了如指掌。尽管扫禄是一个迫害者,尽管他心中对基督徒充满仇恨,耶稣知道他是出于无知,祂想向他展示祂的怜悯。这种恩宠,这种无偿又无条件的爱,正是彻底转化扫禄生命的光。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大胆尝试,在几年中她写成了《纯全的道路》、《内心的堡垒》和《基础》,她从不同于古代圣人的路径,畅述与天主的心灵默契。对修女,对信者都有所启发。
虽然这个理想永远难以完美实现,但是正因为永远没有完全实现,而更需要通过我们一代一代继续奋斗,一点一点地不断完善和纠正,更能激发我们的内心动力,永远走在朝圣的路上。
被天主亲自牧养的百姓,内心不再漂泊不安。灵修:这令人想起咏23:「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我们可以完全信赖祂的安排,不再焦虑。
至于是痛苦抑或是快乐,全取决于你的内心感受。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向痛苦屈服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拜苦路途中很多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流下感恩和忏悔的眼泪。在这条苦路上,有两个地方让我感触最深。修女在第四处带领我们做默想时,我们每个人也都被深深的感动着,感恩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老板的引领下,她加入了慕道班,慕道期间,圣神多次感动她,从她内心发出一个声音说:天主!我实在离不开你了,离开你我就活不了了。
他参加之后,内心受到了呼召,愿意革新自己的信仰生活。另外好几位男教友都有相类似的收获,愿意更多聆听天主的话语,做一位亲近天主的基督徒。
首先,这是天主的特征,天主的本质是爱,在爱中,天主因慈悲而创造、因慈悲而救赎;其次,这也是人的特征,因着动了怜悯的心的行动,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内心默然运作的天主(M.V.,2)。
她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却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