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去审判,而是解救。不是去责备,而是拯救。他踮着脚尖,默默做着这些,就像一个走进病房给予安慰和帮助的人。教父们在超凡脱俗的美丽的文字中,将这一刻描述为相遇:基督和亚当的相遇。
2、天主的救援天主创造了人和万物,不是为了我们受苦受难,而是为了我们过健康而丰盛的生命(若10:10)。在每一位人的痛苦中,天主都在救援我们。
答:我们若能得救、得福,并不是因自己功德,而是天主的恩宠。圣保禄也说:“你们得救是由于恩宠,是因着信德;这并不是出于你们自己,而是天主的恩赐。”
(哥3:12)在圣言的光照下,圣方济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神贫”与“谦虚”精神,并非苦行僧式的自我惩罚,而是一种关于存在、关系与幸福的深邃哲学。
我们不是为今世活着,而是为永生预备自己。也是一种“敬畏天主”的表现(参德前1:14-17),使信徒能以坚定信德面对生死抉择。
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当天清晨在圣伯多禄大殿为瑞士卫队主持弥撒圣祭,向年轻新兵强调:「瑞士卫队的任务不是职业而是使命,不是工作而是圣召。」
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天主,才会彻底地谦卑下来,因为谦卑不是外在的姿态,而是灵魂遇到了自己生命的主人后发出的惊叹、敬畏和自觉的顺服。祈祷不被蒙允,很大的因素就是没有真正地谦卑下来。
祈祷不是变魔术,而是投向天父的怀抱。教宗方济各以耶稣教给门徒的《天主经》为题展开他的弥撒讲道。
正如粮食放久了会生虫子,这虫子不是从外面飞来的,而是在内部滋生的。主说,不是入于口的使人不洁净,而是出于口的使人不洁净。
神父在讲道中还提醒我们:慈悲圣门关闭礼不是说天主的慈悲关闭,而是在感恩祭中感恩天父这一年赐予的各种恩惠,而是让我们生活中继续以天父慈悲的心为心;让我们以更新的热忱继续世上的朝圣旅途,不断地在悔改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