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主教、同主教主持了安所礼,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以庄重哀婉的声调咏唱拉丁文的安魂曲LiberaMe,送别主教。6点45分,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大家护送主教的灵柩上了灵车。
他说,有两个刚被祝圣的神父到枢机那里,要求让他们学习拉丁文,以便更好地举行弥撒。枢机“幽默地”劝他们先学西班牙文,然后学习越南语,要顾及在教区内的信友状况。
拉丁文为“Deus”;英文为“God”、“Lord”;希伯来文为“Yahxxeh”;法文为“Dieu”;西班牙文为“Dios”。都是同一个“天主”。
三年后,他被派往罗马,以高分获得宗座额我略大学教会法硕士和博士的学位,他用拉丁文撰写论文,主题为婚姻法。随后,他在罗马圣轮法院取得律师文凭。
韩主教1944年11月晋铎,1950年晋牧,虽体弱患病,却始终带病孜孜不倦从事福传工作,为了帮助青年神父们更好地预备弥撒,韩主教在繁忙的教务之余将拉丁文版《感恩祭典》和礼仪书译成汉文,并结合洪洞教区传教实际情况编撰了
习汉语、着儒服、行儒家礼仪、广交朋友,认识并适应了当时的中国与社会,利玛窦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在我国传播基督福音的同时,还带来了欧洲的科学、技术、天文等知识,并把我国《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翻译为拉丁文介绍到欧洲
1930年教会印刷所发展到20多处,出版期刊30余种,出版书籍近百万种,包括中文、英文、法文、葡文和拉丁文等版本。
初期教父们称教会为“MysteriumLunae”,这拉丁文的表达可翻译为“月亮的奥迹”。月亮曾被视为教会的象征,因为教会就像月亮一样,不是自身光辉的来源,而是向世界反射基督的真光。
在此期间,利玛窦逐渐掌握了汉语,并将儒学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这份手稿现在保存在罗马耶稣会的档案中。此外,利玛窦还总结出首套将汉字译成拉丁文的标准。这两项成就足以让他成为名符其实的西方汉学之父。
当时的修院院长是富施公,副院长张维笃,修院根据当时教育局的要求,聘请北京辅仁大学毕业生刘大洲、刘洪训、张庆福等人做教师,教材与社会中学课程一样,此外还增加了教理课和拉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