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报刊登《感恩之心是什么样子》一文,介绍了大学生被终止资助背后的心理困境,受助学生被安排到“感恩门”下跳舞,刊出感恩舞的照片。感恩是好事,是有教养、有道德、有知恩感的人的健康心态。
牛神父和我们一起诵念慈悲串经,代母从布包里拿出抄写端正的《慈悲串经如何念》、《圣方济各祷词》《为司铎祈祷文》《拯救临终灵魂》和《向佘山圣母诵》,我拿着代母给我的念珠,思潮翻滚,热泪盈眶。
“走出去的教会”、“战地医院”、“世界的边缘”、“慈悲待人,因为我们蒙受慈悲”。教宗方济各的这些所有言论都不过是对这种"回归福音"的解读。
耶稣以他治愈的慈悲来反对牲口市场及钱庄处的龌龊。这才是真正的净化。他来不是为了破坏,他也不是带着刀剑的革命而来,而是带着治愈的恩宠而来。他献身与那些由于自身的疾病而被遗忘在社会边缘的人。
正是无偿的爱“使我们向慈悲天主的惊喜敞开心怀,摆脱贪婪、获得自由”。正是无偿的爱使“智者和教师具备美德”,在施教中“不操控也不将功劳归于自己”。
本次会议主题:“成为慈悲与喜乐的传播者”。会议主要涉项:“灵修讲座”“选举新一届中恳主席夫妇和主席神父”,“分享交流”“介绍各教区夫妇恳谈会的发展史”以及“普世夫妇恳谈会中国事宜商讨”。
本文从十个方面对中国佛教的这一光辉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认为,中国佛教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佛教是一个慈悲的宗教、善恶分明的宗教、爱国的宗教、契机的宗教、入世的宗教以及爱好和平的宗教
这也反映了基督徒的信仰观念:一切成功与胜利都来自天主的恩赐,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灵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成就,并非单靠个人努力,而是天主的眷顾。
“马槽”要求我们在有需要的弟兄姊妹身上,认出耶稣,并以慈悲服事他(参玛(25:31-46)。4现在,我想反省耶稣诞生场景的不同元素,好能欣赏它们的更深意义。首先,寂静的黑夜,满布星星的背景。
人因叛命犯罪虽然扭曲了在他身上的天主肖像,但是慈悲的天父却不愿众人丧亡,遣发了祂的独生子降生成了血肉之人及我们的弟兄,作天人之间的桥梁,并以祂的血肉之身作为救赎人罪的全燔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