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儒生中有少数人铮铮铁骨,儒家作为整体,作为群体,却表现得软弱虚伪:明明在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中被贬到最低等级(元朝);明明被迫自称奴才(清朝),在外族征服者面前永远下跪,甚至受之父母的头发,也被剃得只剩一撮
理性发达,感悟日差;到处呈现一盘散沙,依旧是一个人一条龙,三个人三条虫;寻找矫情、放纵性欲、热衷色情刺激;人心惟危,人际上相互冷漠与凄惶,彼此防范,相互利用;国民耽于世俗功利上的成功,在成功面前自我感觉日愈良好
人的一生,无论是活到90岁、100岁,都是非常短暂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去思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可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完全地解答,完全地明白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人在上帝面前是如此地渺小。
医生建议他避免弯腰,但他在坐轮椅的病患或坐儿童车的病童面前,不管怎样还是弯腰,让他们感受到教宗的关怀。
17世纪法国的隐修士老楞佐在《实践在天主面前》一书中写道:你一定要不停地努力,把你所有的行动都变成一种你与天主的小小对话——不是以一种做作的排练方式,而是以一颗纯正和朴实的心,让这些行动自然而然
虽然我们人类常常犯罪,常常选择在天主面前躲藏起来,天主依然临在我们中间,特别在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身上。主耶稣教导我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的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耶稣要使这位外邦女子的祈求,在宗徒们和犹太人面前,彰显出天主的慈悲心意和权能。事实上,这位客纳罕妇人的信心,真的让我们惊讶,因为她没有气馁,相反,继续前来,到耶稣跟前叩拜说:主,援助我吧!
如果他先把排列方法及阅读方式摊在面前,这书至少会失去一半魔力。从信仰角度,基督徒该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圣经作者或天主,究竟希望信徒知道什么?是处世为人之道,及实现理想天国之方法?
他把受辱、冤屈看成是效法耶稣基督背负十字架,所以在多次的灾难面前,总能淡定安然、平安喜乐地过好每一天。拨开云雾见晴天,文革厄运结束,终于摘掉了右派、富农盔帽。
我们的生命没有停留在坟墓的石块面前,藉着对基督的望德,我们的生命越过坟墓,因为基督正是从那坟墓中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