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者手无寸铁。然而,即使在圣诞期间,耶稣也被放在马槽内,作为希望的标记,去献给那些受苦的人:祂就是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
他又如何带领婴孩耶稣和孩子的母亲,星夜逃往埃及,在他乡异地,白手起家,辛勤工作,照顾着弱母幼婴。若瑟又如何在三次梦境中,得到天主的启示,以圣家之长的身份带领圣家逃难、回归,最终在纳匝肋定居。
两千年前,天主愿意以人的方式进入人类历史,但迎接他的不是鲜花、掌声和温暖,而是一个冰冷的马槽,他在世上授业解惑、驱魔治病、关心疾苦、担待罪弱,但人心被邪恶的欲望所扭曲,最终人们把他送到十字架上。
他自游历欧美回国后,鉴于"欧美之强盛,我国之厚弱","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决心想办一所新式大学,教授欧美各国新的科学知识,为将来中国的富强选就人才,所以,他虽已到垂老之年
有关堂区的福传工作一个有活力的堂区必须具备:1、教友有归属感;2、教友认为:主日弥撒是生活的重心;3、持续的培育工作;4、教友有使命感;5、教友应注意贫、病、弱、苦的人;6、领导者使教友发挥潜能;7、有合作的精神
所以,活出教会合一和爱德共融,意味着不追求自身利益,而分享弟兄姐妹的痛苦和喜乐,时刻准备背起最弱小者、最贫困者的重担。这种友爱关怀不是一种修辞、一个说法,而是基督徒共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以福音的精神服务最弱小者的人士,就是主耶稣在爱人,在服侍人。
一个认得并关心那最弱小、最贫穷、最微不足道的成员的奥体?还是说,我们只安稳地藏身在接纳全世界的普世之爱中,却看不见坐在我们紧闭着的大门外的拉匝禄呢(路十六19-31)?
(玛6:31-32)天主爱每一个人,尤其更爱那些贫穷、软弱以及有罪的人,耶稣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
最后,20多位贫穷的教友高兴地奉献了一份爱心,连同这位本堂神父自己的捐献,他们以匿名方式把4000元献给了灾区。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但这位本堂司铎的胸怀和教友们的爱心都非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