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尼神父与教友们合作编写的以真人真事为背景的小品《我要当神父》,在圣堂内上演。台上演员表演投入,台下的很多教友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小品中扮演父亲角色的教友,正是故事的原型。
暑假不久,神父在教堂里给大家说,今年有方济各会和玛利亚会联合举办的圣召培训班,家长要鼓励孩子们去参加。从堂里出来,听到我儿子和一个同学的谈话。儿子对他同学说:圣召培训班,你去吗?
枢机邀请众多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青年,要仰望真正的希望,即耶稣基督。4月27日上午,艳阳高照,大约20万名信众涌入圣伯多禄广场和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众多为了禧年从世界各地前来罗马的青年。
穿越此门槛,意思就是要踏上一终身信仰的途径。此途径自圣洗开始(参罗六4),我们藉由圣洗能称天主为父,其终点为死亡--前往永生的通道;永生乃是主耶稣复活的成果。
3、有两个同行的男女青年,互相都看中了对方,只有女方母亲不同意,但女儿坚决要嫁给男方,而男友当时不是教友,为了达到和女友结婚的目的,同意领洗进教,并很快领了婚配圣事。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要适度,一方面在表达亲情之爱,另一方面也应彰显教育之爱,在天主面前负起“教养”的责任。
他在要理讲授中表示,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厌恶移民的诱惑,冷漠与敌意使我们眼瞎耳聋。因此,我们要具备与有需要者会晤的敏感与渴望,跟随基督,把那些受排斥者置於我们道路的中央。
由此看来,基督徒要经得起伤害,不然,很快就会打退堂鼓,因为这个社会中有太多人经不起伤害,从而选择了报复的恶性循环。照顾好自己,准备好自己,为了人灵的得救来牺牲自己。
他们编写了一系列要理书籍。1547年圣方济各·沙勿略在德纳特写成《摩鹿加要理问答》,其内容则是按照信经的史实编成的讲义,专供传教员予以发挥的要理问答。
菲西凯拉总主教接着表示,“显然,不是今天所有的男女要理教员都将接受这项职务”,尽管他们仍继续做要理教员。“这项职务是留给那些符合手谕列举的必要条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