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福音与被福音所吸纳了的文化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平信徒有责任传扬福音,为基督作见证,远离罪恶,并在俗世的事情上,依照天主的计划加以处理,以酵母的方式,在世上从事宗徒的工作(参阅教会宪章30-38)。
(《谈文短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我想耶稣“盐”和“光”的比喻,其意是劝勉基督徒身体力行荣主益人的爱德生活,见证基督的福音精神。
他由内而外地激发着他的门徒,也就是赐给他们他的神,以使他们能到世界各地,用不同的语言,向所有的民族继续他传播福音的工作。
他在那样一个充满奴隶制恐怖的背景下做出了这样的主张,他也是这主张的见证。奴隶制“物化”了人类,人类的价值被降低为对某人或某物有用。但是人而天主的耶稣,提升了每个人的尊严,并且暴露了奴隶制的虚伪。
耶稣诞生在一个马槽中,因为正如福音告诉我们的,“在旅店里没有了他们的位置”(路2:7)。今天我们众人好像税吏,我们不敢举目向天,或者愿意低下头来,尝试,或者要尝试因为我们的罪而感到羞愧。
在福音的叙述中,我们透过一些引人瞩目的画面领悟到门徒们的转变:他们由于耶稣讲解圣经而心灵火热,他们睁开眼睛认出了祂,最终,踏足前行。
教父圣奥斯定指出,耶稣拒绝玛利亚的挽留,是因为“祂的使命尚未完成,祂必须带着人性升到天父那里,为我们预备地方”(《若望福音注释》)。
李主教在讲道中表达了六个字:信德、见证、福传。
在牧灵行动﹐尤其是在完全奉献于服务教会——基督净配的生活见证上﹐成为世界中的福音酵母﹐永不止息地寻求光荣天主、造福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