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赵文俊教友从兰州来乌市,他原是天津望海楼天主堂的琴师,精通外文、音乐,由他担任圣堂的琴师及教练,从此乌市天主堂开始用额我略宗教音乐做弥撒,一个唱经班也诞生了。
还在主教府成立了儿童唱经班、成人唱经班,而且越办越出色,当时参加的小朋友现在已做了父母亲了,有的已在国外发展,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传教志向犹未尽。
现在教友们到原来的小修院教堂望弥撒,今年暑假有120位青少年分4个班学习道理,准备领受圣体圣事,有100人将领坚振。本堂黄洽发神父正在给坚振班的学员讲课,考试合格者,在圣母升天节给他们领坚振圣事。
早上8点30分,辅祭人员手持香炉,高举十字架,执事双手举着福音,走在游行的队伍前面,在南昌堂,三里堂乐队的陪伴下游行的队伍从主教府办公大楼缓缓进入主教座堂,南昌唱经班唱起优美悦耳的进堂曲。
在寄语中,袁神父讲到疫情后堂区工作的整装待发,一是重申礼仪的重要性,他褒扬读经班,勉励歌咏团,寄望辅祭班;二是对教友的培育,呵护心理、培育信德、充实信仰;这些工作说起来好像那么普通,可是真正了解堂区工作的人才会明白
神父说:我们通过这次训练,一定会有个福传明显效果,因为我们有了圣经,心中有了圣神和爱,大家的信仰生活必定会有质的变化!
自从信仰的火苗在心中慢慢旺盛、随主的意愿逐步升级,特别是道理书和圣经看的多,礼仪参与的多,真诚依靠圣神,智慧自然就进入了内心。我以前是车间工会调解员,员工闹意见是家常便饭。
偶然一次在城里小儿子家看到一本《圣经》,颇觉新奇,又跟着孙子进过几次市里的教堂,见识到一点基督宗教的常识,慕道班也去旁听过,心里莫名地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情愫,给老伴儿和自己买了两本《圣经》。
适应了新生活后,信徒陈培佳定下自己的人生方向,用三年时间完成他感兴趣的圣经学院文凭课程,又到不同堂区举办圣经研习课程,现时协助思高圣经学院翻译中文圣经;此外,为充实生活,他为教育学院的长者学苑兼任教授,
在宣讲基督徒个人之律《圣经》真福八端时,用百学德为先,育教先育德来帮助信众认识到,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把自己的德行修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