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优越感”和“特权意识”,其实是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或者“更幸运”,因而轻视其他人,拒绝其他人分享主耶稣带来的救恩。
一个人,无论在世时多么辉煌、多么有权势、活得多么长久,当死亡来临时,不仅人变得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一生努力拼搏所赚取的、所占有的一切,都将留在世界上。
可遗憾的是,很多福传者的眼光并不朝向基督,而是朝向自己,用保禄的话说,他们是怀着世界之精神的人(格前3:3-4)。
(梵蒂冈电台讯)四旬期是自我省察的绝佳时机:我们应当检视自己的心灵是否受到假先知的谎言威胁,我们爱的火焰是否快要熄灭?
我们也听到新闻报道,有的人在几十年后,杀死曾经杀害了自己父亲或母亲的人。有的学生在几十年后,路遇昔日曾经羞辱伤害自己的老师时,义愤填膺,愤然出拳。个人是这样,民族也类似。
当人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件时,爱不释手,爱如至宝。然而过了不久,因为又找到了另一件更喜欢的物件,就会见异思迁。
此外,新约圣经讲述耶稣门徒的事迹时,也开门见山地指出:他受难以后,用了许多凭据,向他们显明自己还活着,四十天之久发显给他们,讲论天主国的事。
司铎们用默想神工先准备了自己,之后怀着活泼的信德,深挚的热心,登上祭台,举行弥撒圣祭。我们应视弥撒圣祭为司铎最崇高的职务,也是我们超性生命的中心点。
(参罗3:21-22)亲爱的弟兄姊妹:教会每年都借着四旬期这机会邀请我们按福音的教导真诚地反省自己的生活。
伯多禄看到这样的情景,自认为自己跟从了主,比这个富少年不知要好多少倍,就对主说看,我们舍弃了一切,跟随了你;那么,将来我们可得到什么呢?(玛19:27)他以为自己肯定要多得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