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很多来自远近地方的信友则聚集在山城的大街小巷,从安置在不同角落的巨大荧光幕上参与教宗主持的弥撒。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也在场参与圣祭。
事实上,今天看不到生命中重要的东西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且矛盾的是,恰恰在圣诞节期内这种风险会增加。圣诞节的思维正发生改变,沉浸在一种侵蚀其意义的消费主义中——圣诞节的消费主义。
禧年正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通过满足特定的条件,如告解、跨越圣门、前去圣殿朝圣、按照教宗的意向祈祷,人们不仅可以获得宽恕,甚至可以回到领洗时的恩宠状态。这就好比是一次大扫除,一次彻底的清洗。”
“在实现福祉的巨大可能性的同时,也伴随着把一切变成抽象计算的风险,将人简化为数据,思想简化为模式,经验简化为案例,福祉简化为利润,更重要的是,最终会否认每个人及其历史的独特性,将具体的现实简化为一系列统计数据
这个变化给我们的福传事业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试想:如果那位靠口和笔耕耘的保禄宗徒生活在今天,他会不会也要办几家报纸和电台/电视台?他会否开辟一条“生命热线”或者“基督人生信息台”?
为别人的益处而工作一直是他的强项,助人意识是你人生的目标,他说,我们每个人生在世上都有一个目的。我觉得我的生命是被祝福的。
福音并非只是领受了福音的人才享有的益处,而是应该与人分享的礼物、应该传播的喜讯。
圣经上说:‘财主除饱享眼福外,能有什么益处?工人不论吃多吃少,总睡得香甜;饱食的富人,却难于安眠。’你们再有钱不也是一日三餐吗?不过衣服贵一点,吃的还没有农村人健康呢。
如果我们只给某些地方的人民带来知识、技术和工具,我们带去的实在太少了,因为暴力会很快地突然出现,而毁灭和杀人的能力将成为夺取权力的能力,权力本来是要为人服务,给人带来益处的,却永远无法如此实现。
我们可以说,《圣经》中的禧年是慈悲的禧年,因为它在推心置腹地寻求贫困弟兄的益处。《圣经》中还有其它管理天主子民生活的制度与法律也出於同样的目的:让子民能藉着人与人的慈悲而体验到上主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