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外边自由的时候,很容易讲人家,还给人家出题,叫人家作文章,但是,我没有这个资格,这是消极的方面。
如果没有知识,就不知道给别人讲什么;如果没有灵修,在福传中遇到挫折和屈辱时就很容易退缩。因此,生活中我常以灵修和教会知识不断地武装自己。
于是,在微弱的烛光下,勃沙特讲,萧克记,勃沙特在萧克的指点下,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译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整整干了大半夜,两人才把地图译完。
一、耶稣讲这个比喻的缘由在这个比喻之前,记述了一个富少年错失救恩的事件。富少年自认为遵守了一切诫命,并愿意为善得永生,但当耶稣对他说: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
严格来说,《圣经》不只在讲天主的事情,也在讲天主怎么跟人交往的故事。这位天主看到人无力拯救自己,于是就主动来寻找人并向人启示他自己,一再告诉人他要给人类赐下一位救主,让人来信靠他的话和将来的这位救主。
到现在为止,每当我讲浪子的比喻时都会深感愧疚,泪流满面。当时我的家庭也受到了很大的逼迫和患难,我问:主,你为什么不管我们呢?后来我才经验到,其实主一直在看守着我们,走过来我非常感恩。
各位教友,这次给大家讲圣洗圣事所产生的效果。说到“洗”,我们不由得就想到了“水”。水的一般作用是洗涤,使污秽的物件成为清洁可爱的物件;水还能给人生命,特别能使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碧草如茵的绿洲。
从语义分析上讲,我们服务的首要和直接对象是普世教会,而不是具体限定它的某个地方性范围。当然,从实际意义上讲,普世教会与限定它的特定文化和地域性范围是同时性的,没有先后之分。
我说您和圣经说的不一样呀,除朱奶奶外的两个教友(我们为了方便叫A、B吧),她们竟然完全附和那大姐,说:她讲的也是圣经,讲的就是默示录。我说那既然相信圣经怎么又和圣经不一样呢。
我的老师在教书期间,即1946-1947年,前后两次在法庭为南京大屠杀作证,一次在东京,一次在南京,但是他在课堂上从来没有向我们讲南京大屠杀。在我的印象中,老师不到50岁,但显得很苍老、很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