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七7)再者,以色列子民被毒蛇咬伤后,梅瑟替子民向天主求情,天主遂吩咐梅瑟制作一条铜蛇,让瞻仰铜蛇的人得以生存(参阅:户廿一4-9)。
当年「以色列的师傅」尼苛德摩对圣神的风感到惊奇困惑,同样地,今天罗马教区的众司铎也深感讶异,问道:「这事怎样能成就呢?」(参阅:若三8-10)面对当前的复杂处境,既定的对策于事无补。
尽量减少有害娱乐,但转眼间又会投入影视节目或狂欢滥饮之中,毅然放弃与耶稣神秘结合、交谈……当然,其中一些人在对耶稣高呼“贺撒纳”之际,很可能也有“政治目的”或受利益驱动,正如他们欢呼时所说的:“贺撒纳,因主名而来的以色列国王
天主曾劝勉以色列人出来传扬救恩,做救恩的管道流向万族万民,这是天主选民当做的大事,说:“你作我的仆人,复兴雅各伯支派,領回以色列遗留下的人,还是小事,我更要使你作万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达于地极。”
“可以,”他很爽快地告诉我他是这样祈祷的,“天主你是全能的,你在高天之上,万物都是你所创造的,你曾用你大能的手扶助了以色列,求你也扶助我,加强我的力量,使我能在今后的战斗中,不甘示弱,取得成功。”
这使我们想起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如何在火柱的引导下前进,迈向自由;也让我们知道,我们在尘世的生活,须要时刻跟随基督——世界之光——向着永生迈进,才不致误入歧途。
难道天主就是这样一位通过不断打击,迫使以色列恭敬他的神吗?
在弥撒讲道中,教宗聚焦于《路加福音》记载长者西默盎的片段,那时他“正期待着以色列的安慰”(路二,25),西默盎认出了耶稣是“启示异邦的光明”。
这两个门徒带着失望的心离开耶路撒冷,他们向陪伴他们的陌生人吐露心声:“我们原指望他——耶稣——是以色列的拯救者。”(路24:21)悲伤与失去的经历有关,失去的经历。在人心中,升起的希望有时会破灭。
例如,有两位门徒离开耶路撒冷,前往家乡厄玛乌,他们对耶稣未能拯救以色列、反过来更被罗马人杀害而非常失望(路加福音24:21)。既然再不能对耶稣寄以希望,两人便决定离开他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