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和贫穷是人们所厌弃的,但患病的人和贫穷人是要人们关心的。正如德兰姆姆一语中指出那样,“人类所经历的最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
社会关怀“上主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同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慈恩之年”(路四18.19)这段圣经指出耶稣传扬福音的态度。祂要信友“爱人如己”。
事实上,我们不论是穷人或富商、是百姓或官长、是草根或天皇,也不论是低粗土或高大上、是矮丑弱或白美强,但因着基督信仰,我们「本属一牧,共属一栈;根脉相连,互为手足;永结同心,齐奔天乡」。
事实上,我们不论是穷人或富商、是百姓或官长、是草根或天皇,也不论是低粗土或高大上、是矮丑弱或白美强,但因着基督信仰,我们「本属一牧,共属一栈;根脉相连,互为手足;永结同心,齐奔天乡」。
在教父中,我们可以简要地提到米兰的盎博罗削(339-397),他将好客作为神职人员的职责之一;金口若望(347-407)请基督徒将对穷人的好客理解为对基督本人的好客;圣本笃本人(480-550)在他的教规中指出
教会尊重穷人、老人、病人、罪人、未出生的,和行将就木者的生命。因此,教会严厉谴责医生协助自杀。此一严正立场,经过近年来不断地辩论,业已受到广泛的尊重和支持。
耶稣的“外王”具体来说就是祂“良善”: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得了喜讯(玛11:5,路4:18-19)。祂的王道是建立在“内圣”的基础上,“内圣”就是祂的“心谦”。
我是发起人,同时也是做饭人中的一员,当初我就是被修女们对老人的这份细腻的爱和周到的服务深深感动了,同时也激起了我服务穷人的想法,我们借着‘博爱厨房’给穷苦人们送去一份基督的关爱。”
“你对穷人的诉讼,不可歪曲他的正义。作伪的案件,你应戒备。不可杀无辜和正义的人,因为我绝不以恶人为义人。”
在杨老师生活的小区有很多贫穷人,有一家是在楼下看管自行车的,杨老师经常给他们送东西、送衣服、送钱。他们有个侄女做手术需要费用,杨老师也给他们捐钱。杨老师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但他很低调,不愿意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