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诸多的选择,比如去陪伴小孩、老人,亦或是残障院服务以及备修院教书等等,避静祈祷思考后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选择备修院去经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教书。
在九个人生主题的架构下,分享员分享的生命故事,循序渐进地带领参与者摘掉面具,真诚地打开自己的心门,与组员坦诚沟通,并走进自己的内心,回归真正的自我。
约瑟夫·纽顿曾把人生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就外在层面而言,每个人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文化知识、读书学习、工作事业、名誉地位、金钱财富、衣食住行、爱情婚姻、生儿育女、生老病死等外在层面似乎是相同的。
因此,自己亲身感受一些“苦辣酸甜”和“生死离别”等人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真正站在遭难者的一边,给予他们由衷的有实效的安慰,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共情”。
信仰的意义正是在这种超越中,表达了对人生终极目的的关怀,并赋予了生命的希望。在我的信仰中,是基督信仰让我感受到人生的一次次希望。
我认识老教友蒋桂香——一个年近90岁的河南籍老人,花白的头发,从满布皱纹的额头,似乎可读出她饱经风霜的人生。1920年,河南浚县一个平凡的农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
然而,积累了人生经验的生命「在天主眼中何其宝贵」,因为「我们是祂温柔爱护的受造物」。尼苛德摩不明白这道理,疑惑地问道:「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呢?」教宗强调,尼苛德摩的这个提问「对我们极具教育意义」。
综观耶稣33岁短暂的人生,我们就会发现,他的一生是一无所有的一生;是空乏其身的一生;是空无一切的一生,用现在人的价值观来看他的人生可谓是失败的人生。
人生一生,追求的东西很多。当人饥寒交迫的时候,有衣穿有饭吃就觉得的很幸福了;当人体弱多病的时候,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觉的很幸福了;当人身心受到束缚的时候,享受自由就觉得很幸福了。
回来之后,铭心就去了花园山天主教堂开始慕道,自己也抽时间看《慕道者指南》,且在2013年,正式加入了保禄团契。四、陷入困惑慕道期并不是一路洒满了阳光,团团阴云不时地遮住她寻找真理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