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讲话中指出:基督徒的爱德行为不能简化为单纯的人道活动,因为爱德彰显了天主本身对人的爱。 教宗并不是第一次表达这样的思想,这甚至是他社会训导的主要思想。
没有人会被强迫建立友谊(朋友关系),这必须是双方的自由选择,是我们被对方的德所吸引。利玛窦第一部中文书籍为《交友论》(1595年出版),我觉得十分有趣。
日课中为表达救主的来临,也常借用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称救主为“生自叶瑟树干的嫩枝、幼芽”(依11:1),“由上主发出的幼苗”(依4:2)。这都是春天的景象。
现如今,小教堂彩绘装饰的清理工作也还在进行。
必须明确,在庆祝的同时,我们总得向耶稣圣婴献些“生日礼物”,如前所说的一样,除了有形的鲜花,动听的赞歌,连续不断地颂扬之外,还该献上坚固的信德,热切的望德,真诚的爱德和恒久的祈祷。
据圣神修院网站报道,1841年四月,香港首任传教区监牧德多罗神父及传信部两位代表司铎偕同20位中国修生,自澳门乘木船来港,在今威灵顿街建筑一间茅舍,修生们就在这裡渡过了最初几个月的修院生活。
还记得亚巴郎与撒辣吧?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构想。天主答应在他们年老的时候赐给他们一个男孩,但等待天主旨意成全要好久的时间,他们没有耐性,所以就把事情揽到自己手里。
宏大肃穆的仪式能使世人更好地参与到救主的硕大恩膏中,有助于让世人更加全心全意地归主,但并非说:为了搞大排场就可忽略天主丰富国度中的那些圣真善美静等的好元素,不管怎么说,外在仪式也只能是为弥撒的内涵而服务的,人看外表,天主却看人心(撒上
教宗对他们说:因此,昨天的礼仪向我们介绍了住在耶路撒冷圣殿内的小撒慕尔,他认出天主的声音,回应天主的召叫。
圣诞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公元529年毁于撒玛利亚人起义。现在的圣诞教堂是在原址基础上重建的,并部分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在过去的1000多年间,重建的圣诞教堂屡遭战火洗劫,创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