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豪杰所兴起的兵慌马乱、民不聊生,终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指点迷津,提出化解之道:德治、王道、仁政的呼声,亦不断地响起,一直要等到百姓安和乐利,个人安身立命而止。
你们要受到许多痛苦和磨难处境的求救呼声所激励,以慈悲先知的身分宣讲宽恕和天父的拥抱,祂是喜乐、安宁及和平之泉(参阅:《慈悲面容》诏书,2号)。」
他用这种方式来鼓励他的子民,因为他们处于困难和痛苦中,他邀请他们举目向上,朝向一个希望和将来的远景:天主来拯救我们了,他将来临!到那一天,“瞎子的眼睛要开启,聋子的耳朵要打开”(依35:5)。
此项决定的目的是为了回应朝圣者的不断呼声。他们急于前往圣庇护神父的朝圣地,渴望能在圣人遗体前祈祷。过去在2008年4月到2009年9月之间进行圣髑展示受到了信徒们的极大欢迎。
即便是在局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伊斯兰和基督信仰团体中激进势力呼声日益高涨之际,各宗教依然保持和谐关系。这是联合国官员赫内尔•贝雷菲尔德在结束了对约旦十天工作访问之后道出的心声。
另外一位呼声较高的候选人是克里门特大主教。据悉,他很为教会外势力看好,即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俄罗斯政府。他们认为,克里门特大主教比基里尔大主教要顺从得多。
(梵蒂冈新闻网)「基督的十字架改变了人类痛苦与磨难的意义。天主子亲自承担了苦难,使之彻底得到救赎。」
这一祸害产生暴力,带来痛苦和死亡,需要我们整个社会采取勇敢的行动。毒品生产和贩运也对我们的共同家园产生破坏性影响。这一点越来越明显,例如在亚马逊盆地。
首先,「耶稣看见痛苦和死亡」。教宗指出,耶稣的目光「专注而不分心,激发相遇、新生命的泉源」。我们要由此反省自己的目光究竟是否专注,因为「我们时常目睹许多事件,却从不亲身参与。
——玛26:40-41吾主的这一呼声警醒多少灵魂去陪同他那忧伤已极的圣心,减轻他的苦痛。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警醒吧!祈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