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受同窗好友刘献堂主教邀请,他在台湾新竹度过。在洛杉矶生活的小儿子孙曦曾告诉我,说他们那里的不少朋友知道老叔的一句名言:“我开车经常走错路,但是通往天堂的路不会错。”
晚年的兰神父亲自买花籽在堂院种植各种花,堂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冬季时老神父便在温室里种植,专供祭台使用。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不麻烦教友。他每天亲手拾掇教堂,准备礼仪用品。
晚年身为阁老,兼任尚书,在神父前,自称后辈。参与弥撒时,常为神父辅祭,进退仪节,丝毫不苟,背诵拉丁经文,按着译音,字声清晰。
加辣晚年多病,1253年起,病情恶化,教宗依诺森亲来探视她。去世前17天内,一点东西也不吃。
以致他从小就对父亲充满仇恨,父亲晚年渴望跟他住在一起,他没有答应,甚至临终时希望见他一面,他也没有满足他。他在孤独中死去,只留下一串玫瑰经念珠。从小他很同情母亲,觉得养儿女不容易,恨父亲的不负责任。
他们短期生活在中国,他们也在晚年投入热情与精力研究具有丰富、多元的宗教传统与宗教现实的中国,并愿意将中国宗教研究告诉国际学术界。
[page]颐养晚年的林家骏主教1999年3月,我在澳门曾经专访过当时的澳门教区牧人林家骏主教。(详见“澳门回归之前访林家骏主教”,“信德”1999年5月1日第5版。)
当然,对老人的冷暖起居、疾病健康等等要格外关心,让他们晚年能幸福地生活。
晚年,他发挥余热,一心服务教会,受到神长教友的一致称赞。他,就是何笑华教友。为了新中国1927年,何笑华出生于藁城城关镇北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晚年多病,保定教区苏治民主教、安树新主教十分关怀,派来修士教友照顾,每月送来260元,供给生活费,体现了教会对老神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