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好像有意躲避大家的关心,从不参与同事之间的聚会,甚至在休息吃工餐期间,都在回避大家。同事们在私下悄悄议论:说马杰吃饭很少,总是喝水,只吃馒头等等,月儿听后,心想:一定要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们得辨别什么样的“饼”可以吃,什么样的“饼”不可以随便乱吃。当我们“饥饿”难忍时,常常是饥不择食,误把“石头”当成了“饼”。先填饱肚子再说,管不了那么多。
最近一个朋友对我说:「我以前吃饭前感恩经都是机械式的,划十字圣号也像是在赶苍蝇。
犹太人对于主耶稣的言论彼此争论说:“这人怎么能把他的肉,赐给我们吃呢?”这里其实反映出犹太人在期望什么样的天主?
几天后他来我校,问我有什么困难,鼓励我好好工作,他和蔼可亲,到了吃午饭时推车就走,听老师说他从来不在小学吃饭,从不沾人什么便宜。
耶稣跟门徒一起吃最后的晚餐,也给群众吃五饼二鱼,耶稣是何态度?怎么现在就变了味道呢?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后5:14),由于我们缺少基督的爱,给教会之门筑起了道道门槛。
那是父亲离世前几个礼拜,我用轮椅推他出去走走,途中买了他最爱吃的碗面,在图书馆吃的时候他提出:我们回去给娘也买一碗吃吧。父亲口中的娘即我的母亲。
我吃这么好、这么饱,算不算克苦精神?是不是应当学习抑制、淡泊、节俭?我在哀矜施舍时,有高高在上、喋喋不休、伤人自尊的表现吗?在主日瞻礼,我仍不能停止手中的工作吗?仍然像平日那样紧张繁忙?
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钱,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那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在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
那时候,吃没有吃的,用没有用的,丈夫被迫无奈出去打工,留下我和两个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想吃口水还要怀里抱一个,手里领一个到200米远的地方去挑水。公公看到了我的艰难,就隔几天过来帮我挑几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