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近代中国天主教传媒
2006-10-14

以后在王郅隆和政之主政期间,英敛之提倡的“大公”精神,被予以新的阐释,即“四不: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史权威,复旦大学方汉奇教授予以高度的评价。

2007,传教工作回眸篇
2007-12-28

上海的士湄教友一次捐出4000多元支持这项活动;石家庄一位圣名叫玛利亚的教友每年都要捐出数千元资助“手拉手”活动;最近北京一教友家庭,更是一次捐出16000元,特意为贫困地区的教友送去1000份“信德

中国、中南半岛和朝鲜的传教
2008-07-29

所以,他当初效法方济各·沙勿略在日本的方式,以僧道人士与中国社会来往接触并不理想,于是去袈裟,开始蓄发留,改穿丝绸长袍,带方巾,一切习惯举止都以中国士大夫为典,俨然像一位儒者。

深圳天主教会:一个典型的城市化移民教会团体(一)
2015-02-14

1993年,北京教区任力军神父应邀到深圳服务;1996年,济南区胡国华神父应邀到深圳服务。

梵蒂冈:教宗方济各发表二O一五年世界传教节文告
2015-05-26

对于许多度活跃传教生活的修会团体来说,二大公会议激发的传教渴望,因着向外邦人传教事业的特别开放实现,常常还伴随着接纳兄弟姐妹们。这些兄弟姐妹是在福传中结识的那些土地和文化中的人们。

我的铎职反省
2011-03-31

重读了《二文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有了很多的感触。司铎藉着由主教所接受的圣秩和使命,被擢升为基督师傅、司祭、君王的服务人,分享基督的职务,藉以使教会在世间逐步建立的天主的子民,圣神的宫殿。

品读教会史
2011-10-31

这种比较温和的立场也符合天主教从二以来的基本态度:彼此理解和对话,为基督徒的合一而祈祷。关于中国教会史的论述中国读者可能认为,毕尔麦尔关于中国教会的篇幅给的太小,只有几页就转到别的地区的教会。

青年人的福传生活
2012-04-17

  二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教会日益重视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培育。青年人代表着希望、活力和朝气,发挥青年人的作用促进福传,在今日的教会中越发重要。  

圣母敬礼的圣经根据
2012-05-08

二大公会议中,关于玛利亚的角色,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其一,玛利亚像我们一样是门徒的身份。她的角色十分独特,但没有神性。她首先是一位真实的门徒,生活在我们之中。

2002年:教宗发布第88届世界移民及难民日文告
2013-01-28

因此每一个人,不论信奉何种宗教,都必须将二大公会议所指出的信仰与良心自由的基本要求列入考虑(参阅《信仰自由宣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