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这样我就能为那些看不起病的孩子们治病了,也能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懂得感恩的她14号白天早早就来到五洲国宴酒店,帮助进德公益工作人员安排会场事宜。
有一次当我们走到一条小巷口,就看见一家门前停放着一辆警车,在我们前边不远处,走着当地两个女孩,也许出于好奇,她们用手触摸了警车,警车的警报器就呱呱地叫起来,这时从屋里出来一名突国警官,向我们看了一下,没有说什么
当时有一名随行的西方记者在后来的报道中写道:“她那因为孩子们得救了而显出的自豪神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曾经和许多国家的总统、女王有所来往,但却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对一个人如此敬畏。”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扪心自问,做为一名基督徒,是否在信仰中已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呢?是否明确信仰中的真正意义呢?心中是否还清楚当初找寻基督时的目标呢?
作为一名神父,虽然信仰不会丢,但多年的劳改生活,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大地震使我再次增加了对天主的忠贞和依赖。那时候我时常这样想:我们这些留下来还活着的神职人员今后怎么办?
2010年腾讯网刊登:一名民警为护送18名登山迷路的复旦大学生,不幸坠崖牺牲。网友曝光部分获救学子在网上大谈媒体公关和登山社权利争夺,不仅没有感恩之情,反而表现冷漠。
作为一名神父,我可以悉数列举十诫和七善美,但有时候对我来说,七宗罪的概念有点模糊:一方面,甚至连从拉丁文翻译到其他语言,都不能总是保持原意,同时又没有其他的附加含义;另一方面,从历史的层面来看,含义也略有变化
孟永生是一名孤儿,6岁流浪时被孟广权爷爷收养。到了上学年龄,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才得以上学。上学后的小永生,在学校吃苦耐劳,学习很用功,成绩一直排在班里前几名。
我是美国人,叫道格比杰·尼福,圣名巴尔达撒,曾是被友好祝福的一名受益者。那年我不到二十岁,在美国的街头流浪。
1932年8月23日,入献县耶稣会初学院,成为一名耶稣会士。1938年,至上海徐家汇神学院读神学。1946年6月8日,在上海徐家汇由法籍惠济良主教祝圣为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