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如此而活的生活中,即便动机是良善的,但爱在哪里?一如既往,耶稣超越表象。一方面,当这人向耶稣展示了他的完美履历时,耶稣却看到他的内心。马尔谷用的动词意味深长:“耶稣定睛看他”(10:21)。
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也是瞎子过河—摸索着走,在丈夫或者妻子表现不尽人意的时候,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及时温柔的提醒,如果对方有变化,一定要及时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改变是多么可爱,人人都有追求自我成就的动机
美国媒体认为,这些因素有可能是教皇方济各发布反资本主义言论的部分动机。 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指出,我们的信仰与穷人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约束,任何人都不能要求我们把宗教放逐到人的内心隐秘深处。
他期待台湾社会能发挥爱心多多捐献济助穷苦无依的病患,在爱中服务他人,把信德的动机放在基本和中心的地位上:耶稣基督是在病人身上,服侍病人就是服侍耶稣基督。正是所谓视病犹亲的精神。
当然,这个传道员的动机也是好的,而且没有信仰的人也总是以眼前可见的好处、效益、成绩来衡量人生的价值,信教人的日子都不如别人,那信仰还有什么益处呢?如何让他人接受福音?
更有甚者,我们有时还或多或少地认同并接受某种形式的暴力和杀戮——这次暴行的制造者,他也许会反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和杀戮,甚至也可能反对堕胎,但,很不幸地,他却认为滥杀无辜学童(不论其动机为何
这种爱不是因为被爱了才去爱人,或者为了其他好的动机,如友谊之类的。它不会停下来看看别人是否友好或敌对,而是主动地先去爱人。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
有些个人和企业捐款,会提出一些附加条件,李春平说:“我非官非商,我的钱都是国外带回来的,十年来我向社会捐款都是无偿的,不求任何回报,我捐款的动机非常单纯,就是想帮助别人。”
更有甚者,一开始便潜藏着旅游的心态,听任动机不纯的副目的喧宾夺主而冲淡更亲近耶稣的最终目的。正像若望福音所记述的当时群众:不单是为了拜望耶稣,也是为了看看被耶稣复活的拉匝禄。
祈祷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净化人的心,祈祷也能给我们勇气、力量和耐心,祈祷能化解我们的偏见,驱逐我们的狭隘,消除我们的武断和不纯洁的动机,祈祷也能使我们向天主敞开胸怀,走福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