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现在的人们深受个人主义毒害,变得不再关爱别人,早已把天主的源头是他无尽的慈悲给忘却。基督徒是世界的光,我们不要被社会同化,该找到自己,点燃身边的人。
这些应归咎于充塞着社会的竞争意识和个人主义。当一个社会开始失去它的灵敏度和可信度时,他们也失去了自己聆听的能力。我们听到了好多东西!你也许会不服地反驳。我们听音乐,看电视节目,电影。
谁受诱惑想凭自己去做到,或像现今社会所流行的,以一种个人主义去面对信仰生活,这会陷入永远不能真正遇到耶稣的危险,或会以跟随一个假的耶稣告终。
教宗指出人类共同存在需要有一个具粘合性的基础,否则人类就会变得十分个人主义化。宗教就是成功社会生活的一个基础。
现代事物崇尚分崩离析的个人主义、胜利的物质主义、科学的傲慢、以及对任何超性价值观或事实充满怀疑。 教会能否奋起应付这挑战?至今结果是成败参半。看来肯定的是,过去可行的,如今并非全都可行。
教会福传使命中的教理讲授〉,内容特别强调要理教员的培育:为了使他们成为可靠的信仰见证人,他们必须「在讲授教理之前,先活出教理」;因此,他们必须本著传教精神无偿奉献、言行一致,好能远离「牧灵工作上毫无益处的挂虑」和个人主义
第二条路则「强调自给自足、国族主义、保护主义和个人主义,排斥贫困弱小者」。后面这条路当然会对整个团体不利。为此,教宗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次向政治领袖发出呼吁,以确保人人都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愿这些数不胜数的爱德行动成为对我们社会的降福,并使我们有时因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而堕落的社会,变得欢迎众人。愿在欧洲的冲突使我们更关心其它局势紧张、饱受煎熬和痛苦难耐的情况。
人文主义、唯理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普遍存在,把精神价值贬到了最低点。像传染病一样,这种邪风也刮到了教会内部。教会得的这种病,有个特别名称,叫作世俗化。
友爱关怀当问到如何才能克服团体内的个人主义倾向时,教宗以泰泽团体为例子。他认为友爱关怀是让团体凝聚在一起的关键,虽然有时候会难以做到,而且有时外在的工作还可能成为一种躲避团体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