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南六冢若瑟之家孤儿院侧记印度德肋撒修女的身影,仿佛出现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
当耶稣沿着加里肋亚海行走时,看见西满和西满的兄弟安德肋在海里撒网,他们原是渔夫。耶稣向他们说: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他们便立刻抛下网,跟随了祂(谷1:16-18)。
圣艾智德团体的创始人,安德肋■黎嘉迪(AndreaRiccardi)称它为共存的艺术。 共同的未来不是专家的演说,而是生命,是诸多男女老幼的日常生活。是关系、相遇、分享经验的结构。
福音记载玛利亚玛达肋娜和其他妇女前往耶稣的坟墓那里去,听到天使惊人的报告,即耶稣的复活。圣史记载,他们赶快离开坟墓,又恐惧又异常喜乐,跑去将这喜讯报告他的门徒。
我们是否像坟墓旁的玛达肋纳一样,让失意的眼泪迷蒙了眼睛,以至于连复活的耶稣就在身边也看不到?弟兄姐妹们,别让失望的莠子,进入我们心灵的良田。天主给我们心灵中撒播的,可都是信德、望德、爱德的好种子啊!
还记得文主教的主保庆辰圣方济各·沙勿略日,学校请主教及众位神父来参观高班学生演戏,如小达味杀哥肋亚,及义和团教难及低班学生的歌舞。
德肋撒姆姆说:一颗纯洁的心,最容易看到基督……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爱,不停地给予,直至成伤。很显然,苏敏这样做了。
旧约时代的司祭、先知和君王都领受傅油礼(撒上9:16;撒下2:4;出30:30;肋8:12)。
这本书叙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穷人之母德肋撒姆姆一生救济穷人的事迹。她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信仰而博大宽广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是含泪连夜把这本书看完的。
但论规模或建筑的精美程度,位于古城上方山顶处的圣巴巴拉教堂才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这处库特拉霍拉的建筑杰作从1380年动工开始,精雕细琢了近200年,直到16世纪才最终完工,从通往山顶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教堂高高的网状肋梁及繁复的玫瑰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