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著作中,德行的呈现不仅是灵魂诸良好品质的清单。在基督启示的光照下回顾古典作家,神学家们将七种美德——三超德和四枢德——看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每个一德行都有其和谐的位置。
夜晚时,我从心里呼唤着天主:主啊,我的灵魂是你赏赐的,现在将要交还给你;我把孩子也交在你手中,求你保佑她不要丧失了灵魂,让她有个好的归宿。我的肉身是软弱的,求你减轻我的痛苦。
面对如此轻重倒置的荒唐,曾为之流血牺牲弃舍性命的耶稣基督岂能不因此而悲痛欲绝,再为这些失迷堕落的灵魂受苦流血钉十字架,重演昔日他为拯救罪人而被残害致死的悲剧!
由于肉身是人的载体,它与灵性的生命密切相关,因此,肉身的生命也不容忽视,正如圣多玛斯所说的:肉身的生命是灵魂,灵魂的生命是天主。
也就是说她衡量子女优劣的标准,总是以德为重,以灵魂是否有天主的宠爱为纲,至于世间的贫富、贵贱、智愚、荣辱、成败,她毫不在乎,却更希望我们能够利用一切身份处境,不管是顺是逆,是难是易都能不断修德立功,完成天主赋给自己伟大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不仅在儿女患病染疾的时候,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是注重他们的学业成就、聪明智慧才能、肉体健康、事业有成,但却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面貌、灵魂状态、是否处在罪恶或重罪的状态之中,是否“快要死了”!
这种提前的预告,就是为了让我们避免“触电”、“触礁”而陷于罪恶和灵魂丧亡的危险。但人若要明知故犯、以身试法,所酿成的苦果肯定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天主或他人。
教宗强调:“圣克莱孟告诉我们,这样的认知在人的灵魂中成为活的事实,它不再只是一种理论,更是生命的力量,是改变人的爱的契合。
我在想如何在这章节内,在这第一封书信的开始,伯多禄没有用告诫的语气;他所用的语气,只是在讲明一个事实。
世世代代的古巴人都将他们的灵魂和古巴岛托付在爱德圣母金黄色的披风之下。贝尔托内枢机在梵蒂冈花园主持圣像祝圣仪式时,提及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的古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