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位曾经是老师的人,每次总是絮絮地讲一大篇毫无重点的老生常谈,随心所欲的雇自讲,却不能讲到人心里去。
神父来这儿六年了,六年中神父坚持了两件事:第一是主日天坚持讲约半小时圣经,已经把四福音和宗徒大事录逐篇讲完了。第二是一直干活,无论体力活脑力活凡事亲力亲为。
在分享的时候,教友张桂兰(51岁,受洗十五年左右)讲起了自己对信仰的亲身体验,我不常在家,也是第一次听到她的故事。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有关那个人的事。
在福音当中耶稣讲的这个比喻中说,有的种子落在了地里即落在了心田里。然而我们的心田却像石头那样坚硬,没有土壤没有水分,看圣经读圣书听道理的时候很高兴,满心喜悦,非常乐意接受。
当事人正确的信仰观和婚姻观与父母双方给予的培育和良好榜样是密不可分的,不客气地讲:儿女婚姻的离异很大成分是与双方的父母有关系的,当然,此成分有的来自于婚前,还有的来自于婚后。
根本没有时间给他们讲什么了,因为他们又要急着去酒店准备明天的婚宴了。我只好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婚礼的程序,然后,我就只想休息了。坐车坐了一天,又给那所屋子里的人聊了许多信仰方面的事。
于1929年9月4日,进了上海教区小修院,父母都支持他修道,父母对他讲:“你的一份家产我们给你保留,你要为我们光荣天主。”父亲送他去修院,开始修道生活。
传教的教友,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神学,也许传教的时候讲的有不对的、错误的,长者要随时帮助,随时教导,随时教育,但是神父不要对教友过分的指责,要关爱传教员,这一点我觉得十分重要。
据赵老师讲,他们当年在茨中工作队的时候,村里还有不少叫玛利、保禄的,都是当年传教士留下的痕迹。稻糠想,如今的茨中村相对其他村落更开放更文明些,这应该和当年传教士的开化有一定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