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圣堂始建于八世纪,当时那里有个接济中心,许多穷人会前来领取粮食和衣物。1450年圣年,朝圣者蜂拥而至,当时的人便决定修建一座圣堂和墓园。
每年他都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救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他的名字。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许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和很多人,小心地维系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我的爷爷是我们堂区的一位老会长,说话直爽,虽然他离开我们有五十多个春秋,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爷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宛若昨日。
我让天主真正进入我的生活吗?我如何作答呢? 教宗继续说:天主藉着祂的爱给我们惊讶,但是要求我们忠信地跟随祂。一如圣保禄宗徒在《弟茂德后书》中所说的:要始终记得基督,在信德中保存这份记忆。
任神父动情地说:传统中社会对修女的认知就好像电影里一样,修女们在教堂里祈祷,可是现在她们站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她们站在这里是为了爱,为了那些弱势群体,身体力行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我们首先要返回到天主那里,因为“若不与造物主平安相处,就无法与受造界和谐地生活”。我们也要“重新思考他人,尤其是穷人和较为脆弱的人”。
教宗于是指出:“事实上生活一直就是在做选择,在诚实与不诚实、忠信与不忠信、自私和利他、善与恶之间作抉择。
真正的希望是与人类生活的惨剧交织的。不是一种舒适的逃避,而是像天主的话那样,成为一种燃烧和光照的火。为此真正的艺术常是一次与奥迹、超越我们的美、拷问我们的痛苦、召叫我们的真理的会晤。否则“有祸了!”
但当他遇见耶稣,领悟到真福八端中的“神贫”与“谦卑”后,他放弃一切,选择卑微地生活、服务穷人、与乞丐为伍。有一次,他参加修会的会议,不愿坐主位,而选择坐在角落。
堂区应致力于灵性上的互动和建立在宣讲天主圣言、圣事生活和爱德见证上的牧灵皈依。此外,应让“相遇文化”成为推动对话、团结互助和向众人开放的必要环境,如此一来,堂区团体才能推进一种名副其实的“关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