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我要在他们中间施行奇事,并派遣免难的人到外邦人那里去,就是往塔尔史士、普特、路得、默舍客、洛士、突巴耳、雅汪以及辽远的海岛上,就是那没有听过我的声誉,没有见过我的光荣的地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寻找天主的面孔》P.32[page]降为奴隶让我们来看一下若望福音第13章,其中,圣史记载了耶稣给门徒洗脚的感人情景。在这个场景里,圣史描述了耶稣的受苦受难、生活和言语的整体一致性。
[16]参阅张西平:《中国和欧洲哲学与宗教交流史》,东方出版社,2000年。[17]参阅《利玛窦中国扎记》,中华书局,1983年,第365-367页。[18]艾儒略:大西利先生行迹。
埃及的艾尼斯·曼苏尔十分形象地说:“它(灵魂)囚居囹圄,这个囹圄名叫人体,它那每个活着的细胞,即是枷锁,即是链铐。”使灵魂关闭于肉身之内不能离开。
答:我心中自动浮现传教士的形象。典型的传教士走到原住民中间,让他们认识福音和耶稣基督。我在教宗方济各身上看到呼唤人群过来的传教士,教宗渴望把那些或许感到迷失的人,带到福音的核心。
大多能积极主动地去关爱别人,不图回报地帮助别人,做出了好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还有的是做无名英雄,不愿让人知道,暗暗地做一些爱人的工作,使好多人看到了教会的仁爱,感到了教会的温暖,基督徒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
作为一位神父,他温良恭让、勤劳节俭、艰苦朴素,视羊群如己出,不管黑天白夜,为教友服务着,付出着;作为一位神父、神师,他视修士修女为孩子,树立灵修榜样,牧者形象,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言传身教,照顾着,教导着
人们习惯于维护自身的形象,都会不自觉地在人前包装自己。可是她呢?她没有包装,没有用来维护自我虚假的装饰,面对冷眼、嘲讽、羞辱,她全然无存于心。
我们能肯定地说,今天有许多人感到被基督的形象所吸引,并且要更进一步地认识他。他们认识到他就是他们许多焦虑的答案。但是他到底是谁?一位在很久以前活在这世上的人,怎么可能与今天的我们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