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哀恸”的人→看到社会不公、为受苦者代祷、行爱德;做个“和平”的人→修和家庭裂痕、团体冲突中不火上浇油;做个“心洁”的人→工作中不贪污、讲真话、不搞人情世故;做个“慕义”的人→参加主日弥撒、读圣经、念玫瑰经
它不仅包括对天主的爱,包括相似天主肖像人类的爱(情爱、友爱、自爱、孝爱),也包括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爱。
两年前北京南堂司铎团为响应北京教区关爱老人,以孝为荣,树立良好堂区风尚而成立了南堂老年《圣经》学习小组,朱杰神父为指导司铎,80高龄的孙书悦老师为《圣经》主讲人,上课时间为每周一早弥撒后8点半到10点。
圣神在教会内,信友通过对圣神不断增长的开放和服从,日益肖似基督,孝爱圣父,此圣三化的生命外化为与兄弟姊妹爱的共融,共建合一的天主子民团体。
当我们以主耶稣给我们的圣爱去孝爱父母、友爱亲友,泛爱众人时,天主就临在我们中间,主耶稣的宣讲就应验了。当我们在艰难中选择和主耶稣一起承担责任,也会哭泣流泪,坚持真道时,主耶稣的临在就应验了。
尽管在保禄第六的“新礼罗马弥撒经书”中加入了类似的呼求,但是因为天主教的固有神学并没有变,所以几乎所有天主教司铎都还是在念“HocestenimCorpusMeum”的时候举意成圣体,在念“HicestenimCalixSanguinisMei
[page]西什库教堂副本堂肖恩孝神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北堂新领洗者除了10名儿童外,都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慕道班。该堂区去年复活节领洗人数为150多位。
有一次本堂张洪波神父讲道:信仰不是遇到麻烦了来教堂念念经逃避的,而是教给你如何去面对、去解决这些困难。怎么去面对?怎么去解决我的问题?
还有,弥撒中感恩经第三式,成圣体后念祷文时有一个加圣人名字的地方,可以加本日纪念的圣人圣女的名字,可我发现有些神父在这个地方喜欢加自己主保的名字,而且每台弥撒都加,不知道这跟教会的礼仪精神是否符合?
直到现在孩子们都在父亲的影响下,每天祈祷参与弥撒、念玫瑰经,读圣经,并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慷慨捐献爱心教学八十年代,宗教生活恢复后,沈阳神哲学院也于1983年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