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撒玛黎雅妇人的悔改,就缘于耶稣的智慧神目。
那个客纳罕妇人“为女儿呼求耶稣”,坚持不懈地要求“得到垂允”(参阅:谷十五21-28);对那个被四位朋友带来的瘫子,“耶稣先是宽恕了他的罪,然后才治好他身体上的疾病”(同上:二1-12)。
她实在是外穿妇人衣服,内藏男性的信心,包着母亲的慈爱,显出基督的虔诚。而她最后的成功就是儿子信了她的信仰”。
耶稣以祂的怜悯消除了距离,走近这个失去儿子的妇人。“这就是天主的风格,亲近、怜悯和温柔。话语不多。耶稣不对死亡进行说教,而对那个母亲只说一句话:‘不要哭了!’”“为什么?难道哭就错了吗?
教宗又说:如果我们仍有疑虑,让我们来看看最初的门徒们,当他们亲眼看见耶稣之后,立即欢喜地去传扬他的来临,‘我们找到了默西亚’那名撒玛黎雅妇人与耶稣交谈后,立即决心为他传讲;在那名妇人的见证感召之下
他的婆婆认为儿子没有回家的希望了,就逼迫媳妇改嫁,可是那个妇人坚守不渝要等丈夫回归。因为婆婆逼得很厉害,她就有了自杀的念头。不多天她就会自缢,那时我可以找到替身了。”
十多天后,妇人的儿子病痊愈回家了。一进门,发现门后有一块塑料袋装着的一万块钱,原来是当天出门时太匆忙而落在家里。女人心中很不安,只叫冤枉了好人,良心发现。
教会传统认定此处即为耶稣治好血漏妇人之处(路8:43-48)。不过更多的学者认为耶稣显圣容是在斐理伯的凯撒勒雅。
一个妇人经历了丧夫之痛后,现在又面临丧子之痛,何其凄惨!犹太人的传统是男尊女卑,女性身份低微,需依靠男人生活;死了丈夫的寡妇是没有谋生能力的,只好靠人施舍度日。
很多人在这里拍照,然后打印出来,制成明信片寄给家人和朋友,尽管在大多数人眼中耶路撒冷仍是悲情的同义词,然而当你身临其境,直面那些荷枪实弹的年轻士兵、哭墙前祈祷的妇人、农贸市场里叫卖的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