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从初期就重视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弥撒,帮助他们,以至他们获得净化后能达到享见天主的荣福境界,历代教会也常嘱咐信徒们多施舍、得大赦、作补赎或行其他善功为亡者赎罪。令已亡先祖息止安所,实乃大孝也。
乃是天主另一种的恩赐,让我们在为维持肉体生命而忙碌旋转的过程中,适当地停止体力劳动,注意休息而保持身体健康,而让心灵更进一步走近天主、除了钦崇赞美天主、参与圣祭外,也应学习圣经和教会道理,彻悟我们当信当行当作的日常善功,
那时的天主教会在当地的影响力非常大,直到现在,人们一谈起老张神父、李德功大会长,无不交口称赞。然而,这种优秀的传统在近些年,却渐渐地销声匿迹了。节日照常庆贺,气氛不减当年。
我们都相信,人死后若有小罪,或大罪虽被赦免,但尚有补赎当做,因此还要到炼狱受些苦;那时他们唯一的希望,只有亲朋好友在人间替他们祈祷行善功,希望他们早日升天。
这一传统不仅根植于早期教会的实践,更蕴含着深刻的神学意义、礼仪功能及信友灵性培育的目的。本文将简要从历史起源、神学内涵、礼仪实践及信友生活四个维度,探讨天主教为何以八日庆期的方式延续复活节的庆祝。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教宗真福若望保禄二世,就在《真理的光辉》通谕中喊出了:天主教的道理在今日环境中,濒临歪曲或否认的危机……。
在2025年禧年来临之际,应教宗方济各的意愿,圣赦院颁布了《授予大赦的规则》,除了禧年大赦以外,其他获得大赦的常规途径和方式依旧有效,并表示,因着诸圣相通功,大赦可以用于惠及炼狱灵魂。
自愿斋戒能增长我们「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精神,这位撒玛黎雅人能放低姿态去帮助他受苦的弟兄(参阅《天主是爱》通谕15)。
在近代教会正式的文件中,首先用此名词的是教宗碧岳第十二甘于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日颁布的「天主中保」通谕。最后梵二礼仪宪章以「礼仪年」作第五章的标题。
教宗方济各在他的通谕《赞美你》(LaudatoSi)中,谈到他的同名人,圣方济各亚西西,说他是关怀弱势者的卓越榜样,而且快乐和真实地实践了他那完整的生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