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教友曾赠送我一件圣物,就是方济格与狗的艺术塑像,我这才知道世上还有狗听道的奇迹。关于狗是否有灵性的事,在天主教会曾发生过一起争论。
而周天子仅仅把祭祀上天、上帝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是在用上天来拱托他皇权的煊赫,是只求讲究表面仪式的花架子,在他内心里没有圣事的信仰之根,也就谈不上在祭祀的圣事中与神相会和接触。
其中颇风行的是利用精神与肉体上重复式的、象征式的技巧,以达到高度聚精会神的目标。玫瑰经也处于这种宗教现象的大范畴中,但它具有自己的特色,能符合基督信仰典型的需要。
人为万物之灵,他有认识能力,他需要认识所有存在之物。因此,造物主就给人安排了认识的三个不同官能: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信仰认识,这很自然,很合理。
不仅如此,他还愿意把这份信仰传递给那些不认识天主的人,现在,经他讲劝、受他影响领洗进教的有:妻子、弟弟、弟媳、大哥、堂弟,大嫂正准备领洗,儿子看到他的改变向他要苦像等圣物,也想进教。
被誉为当代的帕斯卡尔的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薇依(SimoneWeil)强调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
希伯来书这样说:“事实上,每位大司祭都是由人间所选拔,奉派为人行关于天主的事,为奉献供物和牺牲,以赎罪过,好能同情无知和迷途的人,因为他自己也为弱点所纠缠(希5:1-2)。”
我们因此以这个原则为标准,去衡量某些谈论:它们通常会从本身内涵“较多”的人或物中不停地减去一些东西,直到使它成为(或至少显得)“较少”。
历来的哲人们认为,通过这个梦使庄周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人是无法分清什么是虚幻,什么是真实,更加无法辨识“物”与“我”之间的互换,以及生死物化的分辨。
耶稣显圣容使我们回想到那些被流放的以色列人民自巴比伦返回家乡以后所庆祝的帐棚节,当时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向他们宣读经书;同时,它预示耶稣的光荣,也预备门徒迎接耶稣的苦难:那笼罩门徒的云彩,是天主临在的标记,象征天主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