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规定,从11月1日到8日之间,凡去坟地为亡者祈祷者,每天可为炼灵获得一个全大赦,其他日子可获得部分大赦。
他并没有做高谈阔论的演说,只是默默无语以身作则地在做;他甘愿成为贫者弱者,为了安慰、提携、救拔、鼓舞贫者弱者,让他们在逆境中仍然能够奋勉拼搏;他甘愿成为渺小卑微,为了让渺小卑微者的心灵有所寄托,不再自卑
「很遗憾地,总是有人不肯停下脚步,不愿意被痛苦哀号者打扰,如同这段福音中的许多人那样,宁可斥责那令人厌烦的穷人,『叫他不要作声』。」教宗指出,这是「视若无睹地继续前行」的诱惑。
带领避静的龙基神父当天上午在第一场默想中表示:教会与每位基督徒都应该具有慈善撒玛黎雅人的心肠,悲悯世人的创伤,因为呵护苦难者有助於改善社会关系,抵拒丢弃文化。门徒们在失落与痛苦中度过了耶稣死後的三天。
候洗者、家人、朋友、陪伴员、服务员和教友们济济一堂,一同亲历、见证这伟大而又神圣的时刻。
教宗首先解释道:「天主身为善牧,渴望祂的子民彼此合一,寄望众人为此努力,尤其是牧者们。」至於羊群失散的原因,教宗表示,「在阴云和黑暗之日,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弟兄,因而无法相认」。
●平心而论,神父在牧灵过程中,或大或小都有压力,教区的不支持,教友的不理解,如果没有超性的为头,很容易出问题,患精神病者有之,因失望而还俗者者有之。别忘了我们的靠山天主,没有祂的助佑,谁人能站立得住!
在这条走出去的道路上,宣讲者的生命面临着危险,他没有生活的保障。如果一个宣讲者寻求生活的保障,他就不是真正的福音宣讲者。
这个场面引起在座者的极大愤怒(参閲:路七44;47-50)。教宗解释道:按照那个时代的观念,圣者与罪人、纯洁和不洁之间的界线应是黑白分明。但耶稣的态度却不同。
教宗在结束讲道前,规劝大家「认出今日糊涂者的标记」,并表示「今天有许多愚昧的基督徒,甚至是愚昧的牧者。」教宗说道:「圣奥斯定倾全力对抗这种现象,因爲牧者的无知愚昧将伤害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