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四.靠文化,靠智慧,靠教育,靠信仰——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五.珍爱传统文化,发扬基督精神——两者相互融合,才能使百姓永享幸福
爱的喜悦、对痛苦和受苦的答复、面对侮辱显示出宽恕的力量、生命战胜死亡的空虚,所有这一切,都在基督降生成人、在祂分担我们人性的软弱、借着复活的力量改变人类软弱的奥蹟中,得以实现。
教会也大声疾呼,为使领袖们听到受苦者的哀号而停止各型的敌意、凌虐,以及任何侵犯基本人权的行为。
教会在此问题上的见证,诚如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到了一道皓光,光辉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们身上。(依9:1)仍是一个现实。
对于我们来说,穷人是我们与受苦的基督相遇的一个具体良机。第三点,我们不只是可以给予穷人,同样,他们也可以给予我们、教导我们。我们是多么需要学习穷人的智慧!
他们需要吃、需要喝、需要睡,他们受苦、工作,他们也与凡人一样会死亡。因此,在有关耶稣的事情上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历史上的问题。
应访问家庭,分担信徒们的挂虑,尤其是痛苦与哀伤,也应在主内慰勉之,如有人在某方面有缺点,应审慎的加以纠正;应以爱德协助病患,尤其濒临死亡的,更尽力以圣事鼓励之,将其灵魂托付给天主;应以特别的关切照顾贫穷的、受苦的
这要求你们警醒,好能发现圣神的新意;要求你们清醒,好能看清新前线的复杂局势;要求你们有分辨的能力,好能认出限度和适当的行动方式;要求你们融入现实,触摸在人身上的基督受苦骨肉。
然而玛利亚和教会并不把婴孩耶稣据为己有,却把他献给每位真心寻求他的人,献给世界上卑微受苦的人,暴力的牺牲者,渴望和平的人。
’张历欣说:在病苦中,在各种打击面前,杨老师从不抱怨,他说:‘我信仰天主后应该受更多的苦,为安慰受苦的基督,同时借着这些苦难也更加深了我的信仰,如果因此离开了天主,我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