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荣休枢机、现任辅理主教和来自当地各堂区、修会、使徒团体暨传教会的百余位神父代表共祭,30多位终身执事襄礼。香港东正教和基督新教不同团体的代表参礼。
会议期间还决定,于2011年至2012年,即纪念宗座传教善会信仰传播事业创始人保琳•雅加里科特诞辰150周年之际隆重举行保琳•雅加里科特年。
教宗强调,弥撒圣祭的中心是扎根在生活、祈祷中的,也是扎根在进入与天主子民共融,以至于与他们一起哭泣的能力中的。而且,弥撒圣祭既不能造作也不是脱口秀。
两堂口团体读经人员各有三、四十人,每团体皆设立召集人、讲师、催化员、主持人,以确保团体人员共融合作,相互督促,携手同进。
因此﹐整个受造界就是天主一句『宏亮的话』﹐一方面非常切合人性经验﹐另方面也非常脆弱﹐一旦说出口就了结声息﹐但是同时又会产生特别效果﹐因为没有语言就不会有共融。」
圣保禄宗徒在斐理伯书中告诉我们,必须多练习在思想上与耶稣共融(参见斐2,2-5)。这种思想上的共融不仅仅是理智上的事,更是情感、意愿、乃至行动上的一致”。教宗最後指出:“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而是朋友。
这就是所谓的教会的众议精神,它表达出教会的共融。缔造这共融的是谁呢?是圣神!祂总是主角。上主对我们作出什麽要求?顺从圣神。当我们察觉圣神在召叫我们时,不要害怕。」
如此一来,当我们在日常作出的具体见证中增进共融时,圣神便将开启天主所安排且人所想不到的合一道路」。「鲜血的大公运动」强烈支持合一道路,使之日臻成熟。
当晚的活动于晚上弥撒之后开始,活动开始前,神父们陆续走进现场,场地中央摆放了桌台,在桌台上放有红酒与果盘,杯杯红酒,衬托出了节日的气氛,盘盘水果,显示出了共融的喜悦。
只有当“我们”成为基督的门徒才可称天主为“父”,因为只有我们与耶稣基督结合(共融),我们才真正成为“天主的孩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词才真正名正言顺:它要求我们放弃缠绕我们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