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使人忆起自己的司祭职圣亚尔丰索(1696-1787)是道德神学和告解神职的主保圣人,他在一篇备受推崇的论文《司铎的尊严和责任》中,鼓励神父应穿上适宜的装束,他主张,罗马领可帮神父和教友记忆那位既是天主又是人所建立的崇高光耀的司祭职
而他自己也始终是个朝圣者,坚守着道德伦理、执着于绘画创作、同情关爱着最卑微最弱小的最小兄弟。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响应教宗的号召,度淡泊有节和彼此关怀的道德生活,来为扭转今日世界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尽责尽力。
为此,教宗呼吁众人发挥「道德良知,以及个人与政治意愿」,因为和平由人心而生。我们必须「不断重振政治意愿,以开启新的修和进程,促使人民及团体同心合一」。
他说:“德育往往是与宗教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道德作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往往成了人面兽心的怪物。”
我们必须像主耶稣一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在尽力“自救”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救助他人”,甚至敢于牺牲自我、为人舍命,做更多光荣天主和益于众人的善事。
此外,本堂神父到了75岁时有“道德义务”提出辞呈,但在主教尚未接受也未书面通知准许他辞职之前,该本堂神父仍未丧失他的职务。
富兰克林细读过1691年出版的第一个《论语》英文节译本,并且在《宾夕法尼亚周报》发表过《读孔子的道德箴言》之文章;他认为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即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孔子看到他的国家世风日下,邪恶横行,他首先向贵族游说
真理有主观与客观的层面:客观真理包括自然界的定律和宇宙的来源等,主观真理包括人性的发展和道德的培育等。主体与客体都是有关生命素质的问题,因此教与学亦必须引进生命的改变、提升、充实、升华。]
在他们工作中最大的危险就是相反圣若翰的原则,(若3:29-30)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取代了主耶稣的位置,事事寻求自身的光荣。在他们的团体中,教友不是围着耶稣转,而是把目光投向他们,围着他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