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与你们的羊群在一起,为所有人付出时间与心力,不遗余力和一视同仁,如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衪的肋旁被刺透——以及众圣人给我们留下的榜样那样。
上面这张耶稣像除了长发、络腮须以及头顶上的十字光圈特征外,最引人注目的是耶稣明显不对称的面部容貌——这是基督教教义里的一个热点,即耶稣是神还是人:右脸眼睛更小,面颊更丰满,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
甘负十字,大智大勇王方济主教逝世后,1949年10月18日,段荫明主教荣任万县教区第二任正权主教。
广场中立着一座埃及方尖塔碑,塔碑顶上是十字圣架,碑座四周雕有四头狮子,向四面眺望,似乎在宣誓着:多难的教会,永远屹立不倒的教会。
这使他最终将重轭扛在自己肩上,经受别人的不理解、背叛、拒绝,直到被判死刑,甚至在十字架上忍受宗徒的逃离。然而耶稣仍忠信于天父,直至生命的结束。
圣保禄说:“耶稣虽具有天主的形体……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体……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5-10),这些话解释耶稣受苦受难的意义。
在若望的描述中,耶稣的离去就是指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但是耶稣的死亡并非消极的任人处置,而是返回父家的道路,是祂积极完成天父所派遣的使命的必要过程。
解释:「所流的血」指耶稣十字架上的牺牲。我们因信仰这牺牲而被「成义」——即被天主接纳为义人,并因此在末世审判中免于义怒。灵修:耶稣的圣心在十字架上被刺穿,流出宝血,为的是洗净我们、使我们称义。
他在十字架上消除了人类的谎言,实现了对仇恨的超越;他就是平安。他不满足于只给予一些祝福,而把他自己给了出去。这就是为什么,在若望看来,正是通过这些话,耶稣建立了圣体圣事。
(希10:23)天主的爱与真理永恒不变,天主的救恩计划一如既往、一脉相传,借着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与第三天的复活,一劳永逸地赐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