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祝圣为神父,范导江主教请他在主日天讲道,因为神学及圣经等道理书籍缺乏,加之,他只读了小修院,只好虔诚祈祷,求圣神指引,结果讲的道理比神学院毕业的讲得好,深得老主教的赞扬与教友们的爱戴!”
当陈林阵公开自己的信仰后,就开始向周围的人勇敢地宣传福音,不少人因此产生了兴趣,于是陈林阵便带着这些人四处打听,寻找教堂,经常几十里地骑着自行车去寻找心灵的家——教会。
为此,我在海内外考察过多家老人院。海外的老人院一般都是由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民间机构主办,都非常成功。2003年2月的一个周末,我在新加坡的两家老人院,看到几百位大学生义工陪伴老人,印象深刻。
奠基与发展留在迪化的神父首先住在史先生家,然后设了一间小小的圣堂(在顺城巷,现在的人民路民航局售票处),进堂望弥撒的人虽然不多,总算有了新的进展,宗座闻讯甚喜,随即派德籍圣言会神父奚伯乃来迪化帮助传教,
再说当地孤寡老人周祖杖,已经80岁了,患有痴呆,家无亲人,无人料理,吃拉在床上,粪便沾满全身,住的地方臭气熏天。
耶稣说:“今天,救恩来到了这一家”(路19:9)。我们没有理由推测匝凯离开了他的家庭。基督为所有的人带来了救恩,而不仅仅是为那些在加里肋亚路上跟随他的人。
这是我的家呀!于是他不仅主动留了下来,还非常热情地为别人端茶倒水、打招呼。就这一刹那,他的整个生命改变了,好像一切问题他全明白了,究竟怎样明白的,他也不清楚,只知道这是一个温暖的家,他是这里的主人。
赶到三表弟张全顺家,老姨已经昏迷不醒,处于弥留之中。围在病床前的除老姨的小辈外,还有本村的会长和二十几位教友。大家正在念临终经、玫瑰经、慈悲串经等各式经文。
初中篇:初中时代,是自行车与风雨的天空,每天都要骑车往返于离家5里以外的中学和家之间,路边的老槐树帮我记下风雨中的日记,也记下生命中天使的影子。
我是一个教友,却是个名副其实的挂名信徒,虽然加入教会已有十多年,但对圣经中的道理一窍不通,一年进堂最多两、三次,从没把教会当成自己的家。